你真的会读书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7867433/00c86b3090c11777.png)
黄峥说过:“中国的教育一直是让我们成为袁隆平那样的人,可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新人」出来,足以说明问题了。”
过去的我们一直强调开卷有益、读破万卷书,可我们似乎对古人的知识、道理有误解。
为什么这么说呢?科学讲究真理都是基于前提,而我们,张口闭口可能就是一则名言,却也不知什么样场合,什么样的前提下,古人才说出那句话。
当道理没有了前提,名言也形同虚设。更不幸的是,从小学开始,我们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闭环中进行的。阅读课本也仅仅是为了应试教育。真让我们自己静下心来去阅读,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读进一本书。 或寥寥草草略过,或通篇死记硬背去阅读,往往耗费了时间却难以有所收货。
所以这里就有个问题,我们真的会读书吗?
从古至今,读书的方法难道一直没有变化过吗?爆炸增长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我们还能静下心来阅读吗?出版的书刊越来越多,真的有时间一本本看吗?
我们遇到问题的速度永远比学习知识的速度快得多,如果阅读不得其法,自然就会被淹没在书潮之中。在这里,我推荐一下古典老师总结的功利读书法。
功利读书法
功利读书法意味着功利地配置读书资源,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等同地去深挖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我们的阅读进行了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心智提升类的。
娱乐性的阅读
闲暇时刻打发等待的时间,或者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享受片刻的安逸,随意翻翻书页无须在意进度,图个读书使人心情愉悦就好。
知识性的阅读
各行各业的数据研究报告,行业论坛的精华文章等,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为了知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阅读。也并非要记住所有的知识,只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拓展自己的视野。例如你在上下班坐地铁的时候,就可以掏出来稍微阅读片刻。这里需要甄别的是,它本质仍然不是资讯类阅读。总有人会把资讯类和知识性阅读混淆,所有媒体给你提供的资讯都是加工过的,远远没有书本中的行业真知,或者行业领头羊的思路大纲来得清晰真切。
心智模式提升类的阅读
这类阅读难度非常大,需要“攻读”。最好选择特定的时刻,与好友或是高人共读。不理解的地方就迅速提出讨论,练习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心智。我们身边总有人会列举个书单,企图一年内看几百本书。但我觉得那应该是浏览,浏览永远不等同于阅读。退一步说,没有整理消化过的知识就像工具栏的工具一样,功能强大但终不得自己所用。
5点读书的小技巧
1.实用类的书籍不要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全文往往晦涩难懂,也不需要我们通篇全文理解。
2.看书先看书评,你买东西都要看评价,阅读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不看书评呢?国内看豆瓣,国外看亚马逊。
3.从目录入手,哪些章节是与你利益直接相关的,就去看那些。之前我有提到书写邮件的时候一定要说明这事和对方有什么关系,阅读也是如此。如果阅读与自身毫无关联,那么实践性和动力就会大大降低。
4.目录是作者整理的大纲思想,把你仔细研读的知识提炼出来,组成自己的知识目录。这样有体系化地去阅读,知识也就容易被自己吸收。
5.这是对第四点的补充,碎片化、不断地输出自己的知识总结,传播于人的时候加深自己的理解。
如果仍然对阅读还有更进一步追求的同学,可以移步《如何阅读一本书》。掌握读书的方法与技巧,阅读就会事半功倍。
90天无戒写作主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