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阅读推荐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满口“污言秽语”的天才作家,用他的怒骂书写了现实的丑陋与黑暗

2019-06-29  本文已影响4人  41f9c9bfbc01

这一次,让我确确实实地领教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满纸荒唐言”,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世界级史诗般的“骂人宝典”,它混乱而荒诞,却如同一场光怪陆离的盛大狂欢。

塞利纳曾这样形容自己——“我不是不会写完整的句子,而是不愿意把句子写完整。我不想冒犯读者,但也绝不会因为顾忌读者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

如果说,塞利纳之前给我的印象,无非是一位著名的法国小说家,他的这句话也并不曾在我心中掀起过任何波澜,那么这一次当我真真实实地阅读完他的作品之后,才能深刻体会了他这段话的用意。

《从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是塞利纳“德国流亡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的第三部重磅作品。虽然是第一部,其实在时间线上来说,是最后面一段的故事。《从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中,将塞利纳在德国逗留的最后一段岁月中的各种见闻和经历,亦虚亦实地的喷薄而出。在塞利纳这里,他才不会用什么“娓娓道来”,他也无意于用那样的方式来讲故事。

而我们在这本书中目之所及的,是一处又一处数不尽的省略号和感叹号,是他支离破碎的表达和痛快淋漓的怒骂。或许,这正应了他的那句“不愿意把句子写完整”,这是塞利纳的风格,一段的“絮絮叨叨”,然后进阶到一页的“污言秽语”,最后形成整本的“疯言疯语”。

无论是在当时的法国文坛,还是时至今日,对于塞利纳的在写作风格不能接受也不能苟同的人,一直不在少数,这里不仅仅包括读者,还有很多作家文人,因为塞利纳的风格太过于独特,难免会和高雅浪漫的法国文学显得格格不入。

《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将塞利纳的真实经历和虚构的情节融合在一起,如果不是已经知道这段历史,知道他的这些故事,我们几乎无法分清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它既像荒诞小说一般离奇,却又大多来自于塞利纳的真实回忆。

如同译序中所评价的一样——“它跟真实一直保持着距离,但又拒绝完全虚构,这正是塞利纳 ‘德国流亡三部曲’的一大特色”。

苦难的经历造就独特的风格

在《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中,我们看到了塞利纳的愤怒与咒骂,他的穷困潦倒,他的落魄流离,在一种无望与残酷中爆发。他是那个在黑暗中独舞的天才,用他最混乱而疯狂的姿态,嬉笑怒骂,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在绝望与希望之中,穿梭而行,独来独往

这在很大一种程度上是来源于塞利纳的那些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他生于塞纳省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塞利纳应征入伍,然后在前线负伤。后来,塞利纳去学了医,关于他从医的经历,他的很多作品中也有体现。

塞利纳曾经从巴黎的寓所逃往维希流亡政府所在地德国锡格马林根,然后又在丹麦西部监狱里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的生活也是颠沛流离,贫困交加。他目睹过太多痛苦和死亡,然后用自己的笔,创造一个个人物,来呐喊出内心的声音。

他用小说进行着一种宣泄,也让很多人在阅读他小说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宣泄。他的语言看起来并不完整,也许刚开始看起来会很难适应,但是当你看惯了他那些断断续续的“疯言疯语”之后,竟然会觉得欲罢不能,在他跳跃的思维和文字中沦陷。

著名作家昆德拉对这塞利纳的这部《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有着很高的评价,他在《相遇》中写道:“许多与塞利纳同代的大作家也都有过死亡、战争、恐怖、酷刑、流放的经历……而他是唯一发声诉说这种极其特殊经历的人,在这种经历中人被完全剥夺了生命的排场。

塞利纳将自己的经历写入小说,小说中的人物也大多来自于他的真实生活,例如他的代表作《长夜漫漫的旅程》中的那位医生,和他的从医经历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事中的人物在那个同样经历着一段不堪的岁月,在黑暗而疯狂的社会中痛苦挣扎。

从那个时候其,塞利纳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不拘也不屑于高贵典雅的叙述,而是用听起来甚至让人觉得粗俗的口语化描写,去直面病痛与死亡,抨击丑恶与黑暗。

在他的笔下,众生之相变得滑稽而可笑,死亡终是一个逃不过的终点,他的黑色幽默中充斥着沉重,那种悲观和压抑往往会压得人透不过气,可是他的激烈言辞往往是为了抨击一些黑暗的社会现象,但其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从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的逃亡

《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延续着他一如既往的黑暗而荒诞的风格,却比其他作品来的更加真实而震撼,仿佛能透过那一页页纸张,穿过那一个个文字,看到塞利纳冷笑的嘴角和不屑的眼神,

它粗鄙却不烂俗,它激烈却不偏颇,塞利纳有着常人没有的勇气,去展开一种旷世奇谈,大骂特骂,就是这种赤裸裸的讽刺与愤怒,反倒把那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展现的酣畅淋漓。

塞利纳就这样放在世俗与苦难中不停地流亡,饥寒交困,辗转他乡。他在锡格马林根行医,然后又到了丹麦,被羁押于进了西部的监狱,最后他作为一战中的“重度残废军人”被释放,于默东过去了与世隔绝,孤苦无依的隐居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塞利纳用大篇幅来讲述逗留时间最短的锡格马林根的行医生涯,在这里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时值战乱,社会混乱不堪,人们颠沛流离,满眼的贫苦与破败,人们的生命不过乱世中的一介蝼蚁,不堪一击。

塞利纳在条件恶劣、破败不堪的雄狮宾馆居住,为那些贫苦之人看病行医,他乘火车出诊,穿梭于悲惨乱世。

待到他流亡到丹麦,却和妻子突然一起被捕入狱,妻子莉莉被关押十一天后无罪释放,塞利纳却在狱中度过了一段难捱的岁月。狱中环境恶劣,犯人们疯狂嚎叫,塞利纳患了糙皮病,艰难度日,以至于他在后来给友人的心中写到:“至于身体,那是彻底给毁掉了。”

这些情节都被塞利纳加以虚构的内容一起写进了这部《城堡》之中,这三个地点的转换,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从一个“城堡”到了另一个“城堡”,实则不过是从一座“监狱”流亡到了另一座“监狱”而已。

塞利纳的风格如同他的作品一样“赤裸”,摒弃了所有无谓的遮掩,将社会和人们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毫不留情地剖开来,他经历过太多苦难,游走于底层和边缘,他的作品就是一面最真实的镜子,漫不经心地将那最黑暗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

他癫狂,他粗鄙,他放浪不羁,他法国文学中的异类,更是世界文坛中的那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作家德·布瓦德富在1957年8月1号的《战斗报》上评论说,这本书“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砂浆、石膏和水泥的加水搅拌:事件、词句和小聪明”,但依然有更多人认为塞利纳是“唯一能与乔伊斯比肩的散文家”,他将混乱变成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形式,在那个满目疮痍又混乱不堪的时代,做一个最清醒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