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圣经

慢读圣经 利未记 第五章

2017-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沙微谷

特殊赎罪祭

5:1“若有人听见发誓的声音(或作“若有人听见叫人发誓的声音”),他本是见证,却不把所看见的、所知道的说出来,这就是罪,他要担当他的罪孽。

说实话的责任:“若有人听见发誓的声音,并且他本是见证,却不把所看见的,所知道的说出来,这就是罪。”意思就是,“如果他不把所看见的,所知道的说出来,他就犯了罪”。连接词“并且”是圣经中常用的词语,但由于在这里经文的意思比较模糊,因此似乎有必要对此加以解释。

这节经文说的是,若有人听见别人发假誓,并且他之大对方在发假誓,却保持沉默,这人就犯了罪。他或者是看见,或者是知道发誓的真相,可以为此作证。也就是说,他借着某种方法知道真相,不管是他亲眼所见,或者是发誓的人告诉他,他晓得此人在发假誓。然而,我们究竟应该害怕犯罪,还是应该害怕背叛他人呢?在这两者之间,经常会出现不小的试探。因为,若有人准备发假誓,我们可以劝诫他,或阻止他犯如此严重的罪,挽回他的心。

但是,如果他不听,反而当着我们的面发假誓,我们知道他发的假誓,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是否要揭穿他?更甚者,如果一旦被揭穿后,他将面临死亡的危险,我们仍要揭穿他吗?在这里,圣经没有提及要向谁说出发誓的人的错误。发誓的人向某人发誓,我们要向那个人说,还是向祭司说,还是向一个不但不会起诉他,不会对他施加惩罚,甚至还能够为他祷告的人说,圣经并没有提及。在我看来,可以把真相告诉那些愿意帮助这个发假誓者,而不愿伤害他的人们。他自己若认罪悔改,这些人可以帮助他纠正错误,或者为他祈求上帝。这样的作法应该不算为罪。——圣奥古斯丁《七经问题:利未记》

5:2或是有人摸了不洁的物,无论是不洁的死兽,是不洁的死畜,是不洁的死虫,他却不知道,因此成了不洁,就有了罪。

5:3或是他摸了别人的污秽,无论是染了什么污秽,他却不知道,一知道了,就有了罪。

5:4或是有人嘴里冒失发誓要行恶、要行善,无论人在什么事上冒失发誓,他却不知道,一知道了,就要在这其中的一件上有了罪。

5:5他有了罪的时候,就要承认所犯的罪,

5:6并要因所犯的罪,把他的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的母羊,或是一只羊羔,或是一只山羊,牵到耶和华面前为赎罪祭。至于他的罪,祭司要为他赎了。

5:7“他的力量若不够献一只羊羔,就要因所犯的罪,把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带到耶和华面前为赎愆祭。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

纯洁的鸟:上帝借着摩西的命令,无论犯任何的罪,都要献上两只鸟,就是一对鸽子或一对斑鸠。这说明,这些鸟性情温和,纯洁无罪,它们没有诡诈,也不记伤痛,深受上帝的悦纳。因此,他吩咐我们所献的祭要有这样的特质,可以弥补我们的罪过。除此以外,不辛的鸽子所遭受的痛苦,也会使我们的心里逐渐萌发对罪的恨厌。——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导师基督》

两个象征圣灵的标记:可以用“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来献祭,这不是没有缘由的。两者的价值是相等的。你永远都找不到哪出经文单单提到一对鸽子,而总是提到“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鸽子是圣灵的标记。然而,当伟大而隐藏得较深的奥秘尚未明了,许多人还不能领会这些事情的时候,圣灵就以斑鸠为标记,因为斑鸠总是居住在山脊和树顶。然而在山谷中,也就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事情上,圣灵以鸽子为自己的标记。——奥利金《雅歌注释》

参看比德对利未记一章14节的注释。

5:8把这些带到祭司那里,祭司就要先把那赎罪祭献上,从鸟的颈项上揪下头来,只是不可把鸟撕断。

5:9也把些赎罪祭牲的血,弹在坛的旁边,剩下的血要流在坛的脚那里。这是赎罪祭。

5:10他要照例献第二只为燔祭。至于他所犯的罪,祭司要为他赎了,他必蒙赦免。

5:11“他的力量若不够献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就要因所犯的罪带供物来,就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赎罪祭。不可加上油,也不可加上乳香,因为是赎罪祭。

5:12他要把供物带到祭司那里,祭司要取出自己的一把来作为记念,按献给耶和华火祭的条例,烧在坛上。这是赎罪祭。

5:13至于他在这几件事中所犯的罪,祭司要为他赎了,他必蒙赦免。剩下的面都归与祭司,和素祭一样。”

赎愆祭礼仪

5:14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5:15“人若在耶和华的圣物上误犯了罪,有了过犯,就要照你所估的,按圣所的舍客勒拿银子,将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牵到耶和华面前为赎愆祭;

5:16并且他因在圣物上的差错要偿还,另外加五分之一,都给祭司。祭司要用赎愆祭的公绵羊为他赎罪,他必蒙赦免。

5:17“若有人犯罪,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他虽然不知道,还是有了罪,就要担当他的罪孽。

5:18也要照你所估定的价,从羊群中牵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来,给祭司作赎愆祭。至于他误行的那错事,祭司要为他赎罪,他必蒙赦免。

5:19这是赎愆祭,因他在耶和华面前实在有了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