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学开篇的艺术
向毛泽东学开篇的艺术
——在设疑发问中点破主题
文/薛贵辉
开头是一篇文章的门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需短短几秒钟,便能决定是否继续读下去。开头之于文章,如大门之于景区,游客游览得顺不顺利,很大程度上看大门怎么设置。开头像宾馆的前台,客人能否顺利入驻,关键看前台服务是否人性化。
所以,写文章本质上是一种营销行为,开头是一种接待艺术。
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游览的兴趣,指引读者以最佳线路“游览”文字的“景区”;好的开头能以人性化的服务吸引读者住下来,找到自己的房间,享受作者的盛情“款待”。
问题是,怎样学习开头的写作技巧呢?我感觉,从经典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近来我就从《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中获益良多。毛主席的文章不仅让人感受到伟大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宏大格局、深邃思想、科学思维,还蕴藏着高超的写作技巧。可以说,《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不仅是思想的宝库,也是公文写作的典范。
纵观其中的文章,开头灵活多变、生动有趣,或在设疑发问中点破主题,或在阐述背景中做好铺垫,或在驳斥谬误中宣扬观点,又或是在归纳概括中引导读者,充满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和艺术性。
我从两部集子中精选了60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开头,将这些方法归纳成以下12种类型,今天咱们先来看第一种:在设疑发问中点破主题。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开头就是一个经典的问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种开头几乎成了毛泽东文章的一大特色,即在开头用疑问句发问,进而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开头有个好处,即通过疑问开篇破题、引发思考,抓住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以这样方式开头的文章很多,请看下面这5篇:
1925年12月,为了反对当时党内两种错误的倾向,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篇文章一开头就用了一个经典问句摆出全文主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1930年5月,为了反对红军中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值得注意的是,全文七个部分就有四个部分以问句开头,可以说是把设疑发问这种方法用到了极致。第一部分一个段落连续三处设问,观点鲜明、引人深思,充满说服力。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这样的开头不仅用在调查报告里,还用在理论文章里,如1941年5月16日写的《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一文开篇也使用了发问的方法。
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这一使命是更加严重了。
再如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的演说——《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一文,开头就问一九四五年的任务是什么?要特意去做什么?一针见血。
一九四四年快要完结了,我们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有些什么工作在明年要特别注意去做呢?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有很大的胜利,打倒希特勒明年就可以实现。
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后来,并在1963年5月《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里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劈头就是三个问句,如连珠炮一般,振聋发聩。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这种以问句开头的方法在调研报告、理论文章中特别实用,因为这种方法扣题紧、破题快、有黏性,且能引发思考,吸引读者注意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