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

观呼吸,观自在------------我和瑜伽朋友的谈话记录

2016-10-15  本文已影响161人  小英成长手札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早上四点就醒了,我的大脑开始疯狂地思考,不受控制,想到一些害怕的场景。大脑这种失控的状态让我很害怕,我就想到在看《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方法:调整呼吸,放慢呼吸节奏,慢慢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到腹部,慢慢来。

就这样,从起床到吃早饭我都保持了这个状态,在洗脸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手部;做饭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眼睛;吃饭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舌头……所以的感官,所以的思维都集中到某一点上,注意力就可以高度集中,疯狂的大脑这时候也清醒了过来。

这种经历让我很好奇,我似乎无意之间打开了一扇从未踏足的领域的大门。我就将我的这种状况简单跟我的一位瑜伽教练朋友叙述了一下。

她说:这是动态冥想。生活中保持对身体某一部位的察觉,身体中一直有个观察者的存在。这种状态比观呼吸更进一步,属于进阶范畴

你平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然后你把自己的感官收回来,就是感官回收。之后,你又注意到自己的呼吸,专注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这就属于注意力集中范畴。当你凝神在某一点,大脑就会完全放空,那个状态比之前更加的放松,又充满警觉。

她的解释让我想起在武侠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场景:一个太极高手,蒙住双眼进入一个漆黑的房间,面对四面八方攻击的暗器,依然能够潇洒自如的躲避开来。

这些高手是不是也是保持了这种动态冥想呢?

她说:是的,在这种状态下,放慢思维,身体的感觉就会无限放大,此时的人身心灵就属于高度集中状态,可以感觉到平时忽略的外在事物。

我很好奇的问:为什么我能无意之间进入这个状态?

她说:你平时的观呼吸做得很好。

观呼吸?我低头仔细思索了一下,确实做得很好。因为以前自己有鼻炎、咽炎和支气管炎的毛病,导致我一到换季就苦不堪言,四处求医问药无果,我就自己开始折腾自己。除了健身和加强营养,我还从腹式呼吸到普拉提呼吸,再到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再到冥想练习,自己无意和呼吸结下了这么多缘分。

我想接着往下练习,就让她帮我推荐本书。

她温柔的笑我:哪里有通过看本书就能练习成大师的?这种状态就需要老师的帮助。

因为很多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幻想,能将自己内心潜藏的欲望勾勒出来,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在外人看来这个人就是疯疯癫癫的,如果他自己出不来,就需要老师帮助了。

我有点失望,不能自己练习?清珍老师不是说过: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那到了她这里怎么又有了不同的解释?

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这个疑问,而是问我:你平时是不是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真实的想法?

当她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因为我确实有这个习惯。

从小的家庭环境让我必须压缩自己的能量才能成长。

高中的时候,学习的压力和糟糕的同学关系也让我习惯性的在人群中伪装自己。

上班以后,工作的压力、领导的偏见和充满利益纷争的同事关系,让我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两幅面孔。

一个是对待外人的脸孔,自卑、老好人、木讷,这样的性格让我在夹缝中生存。另一个是对待自己的脸孔,狂妄、嫉妒心重、报复心强,这让我将外界受到的委屈可以在内在的世界得到释放,得以报复。

两副脸孔的同时存在可以使我的内心和外在世界得以暂时的平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幅脸孔的矛盾越来越深,我也将全部的能量努力去平衡二者。

渐渐我就成了一个矛盾体,在现实生活中一遇到挫折,我首先是抱怨,让后自艾自怜,希望有人能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然后我会脱胎换骨,衣锦还乡,显赫于众人前。

后来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这种状态,就去操场上跑步,那种力量用尽之后,喘不上气的感觉,让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畅快感,从此,我爱上了这种自虐式的健身方式。

渐渐的从健身,到后来的疯狂学习尤其是心理学的学习,我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将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23集视频看了五遍,做了三遍笔记。

在这样折腾的过程中,自卑的我学会了勇敢,自大的我学会了谦和和宽容,而这两幅脸孔似乎合二为一,真正的那个我回归了我的身体。

她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诱惑,让我们偏离大道,忘记初心。

我的初心就是希望获得财务自己,不再为生活所需出卖自己的时间,我不想让任何人任何事束缚我,包括我自己也不能。

她打断我:你是不是经常潜藏着某种破坏欲?

我诧异的看了看对方,诚实的答道:自杀,或者伤人。

她又问道:现在呢,君临天下?

我沉默良久,自从开始学习心理学,能轻易看穿别人背后的心思,确实满足了我的掌控欲,而且常常自鸣得意。

她问我:还记得《当下的力量》这书开头那个坐在宝藏上三十年而不自知的乞丐吗?

我当然记得,我自诩脑子记忆一流怎么会不记得,结果我给她重复了一遍,到了最后,我突然意识到,我自己也是那个乞丐?

她接着说:你能有片刻活在当下的清净心境,难道不是最珍贵的财富吗?

莫贪,莫念,不忘初心,心灵才能得到大自在。

李笑来老师常常说自己是一个残疾的人,在学习的道路上慢慢不再那么残疾。那我呢?我也是个保守残缺,还自鸣得意的井底之蛙。

想到这里,我重温了那篇著名的祈祷词——

愿上帝赐给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

愿上帝赐给我平和,让我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事;

愿上帝赐给我智慧,让我分得清楚上述二者的区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