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点亮年节(2)
文//春草萍踪撰
原创作品,盗版必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83966/46ea52e9ddc4ff89.jpg)
一,[醉仙子] 新春复来
狗年平安,猪岁兆福,古国上下欢度。暖春迎门添彩,白雪置换细雨。梅花芳歇,纵不舍、悻然离去。图小我、宏志一展,再理万头千绪。新草动、客人止步。
柳杨发、娇莺啼树。碧河春江东流,满目燕雁北顾。云飞风聚,看复转、天青阔路。梦做圆、宽慰清心,那看青丝红颜。
二,年味渐淡的时下,看一看名人笔下不一样的烟火。
1,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现代·丰子恺·《过年》
“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劈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
3,现代·老舍·《北京的春节》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而在老舍的笔下,年就意味着鸡鸭鱼肉样样不能少。诚然,直到现在,年夜饭依然非常火热。北方过年喜欢炸酥肉、炸丸子等,妈妈们更是备好了能吃好多天的肉。可以说,过年也过了嘴瘾。而吃团圆饭是更不能少的,不论孩子离家多远,也一定要在除夕这天赶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年,也是团圆。
4,现代·沈从文·《沈从文文集》
“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除了放鞭炮、吃团圆饭以外,作家沈从文的故乡还有玩灯的习俗。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谁家焰火出众超群。热闹非凡的景象,令人好生羡慕。
三,中国情节
过年,深植在血脉中的古老传承
从孩提的懵懂到如今的而立
一场盛大的法事情节
老老少少都似着魔般
春潮带雨,梨花欲白
一江春水似的涌动
世界的这段时光
格外祥和
炊烟夕阳,江山如血
寒风不冷,飞雪有温
山有情,水寓意
一切豪情都在红红的春联间收藏
红红的窗花
红红的中国宫灯,红红的中国节
那隆隆的鞭炮声里
一地飞红,大地铺金
叫醒一冬的大地沉眠
在落幕的水仙花间露出笑颜
在流芳的六瓣花雨中
看到她的绝世容颜
五彩的节日礼服
诉说一个个俊男靓女的故事
这节日之魂
春的第一道风景
独占新春第一芳,中国美
这几日,这年节
我看见圣人的回归
嘘寒问暖,无不是道德之君
暖暖的情深,温温的乡意
亲亲的友爱,蜜蜜的爱情
写满着神州大地
山有情,水有情,人更有情
美酒飘香千万里
引来酒仙杜康的顾盼回眸
杜康八万,洒遍万户千门
诗仙李白豪情三千
一路赋诗,一路歌咏
清风明月
嫦娥起舞弄清影
吴刚下界献桂
酒香迎来三江水
财源通达四海宾
春气动,梅花双穗
迎春花香迎新岁
神州处处燕双归
看新年
定是处处捷报飞
再聚首,诗千行、文含芳、歌声扬
俊男俏女,老少爷们个个都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