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与不能,是两回事
昨天的文章,竟然被锁了,一遍遍读下去,又没有发现有任何不该出现的词句,索性就算了吧,反正没有影响日更打卡记录。
但这让我有些担心,以后的文章可能莫名其妙就无法阅读,鉴于查阅了很久词汇使用规范,并没有明确说明,又特别遗憾。
其实这并不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前误锁过好几篇,立即申诉,便立刻解决了 可也不能总是这么被动,影响写作的心情。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以后的写作,我尽量将绝大部分内容,固定在分享阅读心得这一方面。
我看书其实非常的跳脱,但睡前若是想要读书,一般都会选择正能量或少思考的书籍。读这类书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不需要太费脑,睡前读烧脑的书籍,很容易刺激大脑兴奋,读篇幅短、章节之间没有强黏性读文章,可以做到随着放下书籍,这样也避免看书太久,打扰生物钟,影响睡眠。
二、情绪需要出口,我们在繁杂的社会里,难免会遇到影响心性的事情,如果情绪长时期没有得到宣泄,很容易把自己憋出毛病,但读一读带有正能量的书籍,从中找到共鸣或安慰,收获更多的平和与自如。
三、只要一本书有一两句话能给你带来帮助或启迪,那这本书就值得读,不是吗?
上班通勤路上,在熙熙攘攘的地铁地铁里,如果不玩,就会看一些需要精读的书籍。这是因为:
一方面,我单程上班花在地铁里的整片时间大约半小时,上下班来回就能达到1小时,足够去看一些比较费力的文字,所以即便是选择文学作品或一些热度很高的长篇小说,阅读周期也不会太长。
另一方面,白天需要清醒,经典之所以说经典,就在于它的真实性,比如最近还在读的狂人日记,里面很多场景、人物,自带冷漠与无可奈何,在人潮里读这样的书籍,竟然会有一些慰藉。
读书百遍亦有所获,有些金句,必须要连续上下文,才会了解作者其实并不是表达的我们所以为的故事,比如《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几乎人人都会念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出自这篇。
所以,很多人自然也以为这是一首男人做的诗,是追求女子的一首情诗,但实际不是,这是周康王的夫人为了替周康王挑选贤女、描写自己心路历程的一首诗。
我想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打开你的知识局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与看待事物与自己,同时取长补短,少一些知识盲点,多一些从容。
再比如鲁迅的那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其实这句话前面还有这样一句: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串联起前面的文字,原本词意的豁达与开朗,突然就消失殆尽了,留给读者的反而是说不尽的落寞与难过。
我想这或许就是读书需要分享的意义,只有输出与交流,才能有打破局限的可能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