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玄武湖——伍盛油画作品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现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北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两江总督下令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为玄武湖公园之滥觞。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宋人欧阳修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历代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为后人传为美谈。
玄武五洲
环洲
环洲总面积12.77公顷。环洲是一条形如玉环的陆洲,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从南北两边伸向湖中拥抱着樱洲。又因其形曲如环而得名。碧波拍岸,细柳依依,微风拂来,宛如烟云舒卷,故有“环洲烟雨柳”之称。
环洲是旅游胜地玄武湖内的湖心岛之一,由玄武湖循翠虹堤进去不远处即为环洲。旧名长洲,洲上古迹众多,有湖石假山、郭璞衣冠冢、儿童乐园、喇嘛庙、诺那塔、风荷苑、米沛拜石等景点。莲花广场也坐落于此。东北通过跨越莲花港的白桥与樱洲相连。
假山瀑布位于环洲南端。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太湖假山石堆砌成了形态各异的园林佳作,它们或似苍鹰展翅,或似猿猴啸天,或似禽栖兽踞。绿化层次感和色彩感非常美丽和谐。
童子拜观音石为珍贵的太湖奇石,系北宋花石纲遗物,因其形态极似而得名,位于假山前。石高6.3米,宽0.9米,具有太湖石“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是太湖石中的精品。假山之巅,引瀑布飞流直下,泻入凿地而围的水池。是进入玄武湖后名副其实的第一景点。
郭璞墩位于环洲西端。存石亭一座,仙墩置石一块。是玄武湖地势最高处。郭璞墩为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衣冠冢。郭璞景区建设以东晋时期为历史背景,体现六朝风格,沿轴线建设了郭璞雕像、不老门、等景观,彰显郭璞仙墩古朴隆重之气。
郭璞纪念馆位于环洲,郭璞墩北,建筑面积182平方米。集中介绍了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一生和学术成果,特别是风水方面在中国的影响。
米芾拜石位于环洲北端。由三块天然巨石组成,其中最重的过36吨,在南京已属罕见。米芾是宋代书画家,玩石如醉如痴。相传米芾见奇石便“三拜九叩”,故有“米芾拜石”的典故。
莲花广场位于环洲北端,占地约5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000多人,广场以荷叶、荷花造型为构图,12米高的莲花仙子雕塑及四个憨态可掬的莲花童子是广场的主题标志。为国内景区规模最大、品种较全的表演区。
莲花精舍和诺那佛塔位于玄武湖环洲东北角,莲花港景区一角。莲华精舍和诺那佛塔现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始建于1937年,建筑形态精美,莲华精舍是一座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殿堂;诺那佛塔为九级六面,钢筋水泥结构,有唐宋风格。底级四面刻有碑文,系国民党元老居正所撰。
风荷苑西岸背倚假山,有亭台楼榭滨水而建,屋为木结构,有六朝建筑遗风。坐在楼台上面向东北,可以看到樱桥卧于水面,水中倒影飘逸。东南湖面上更是满目荷花,别有一番“荷香带风远,莲影向根生”的意境。
月季园位于环洲东端,占地约7200平方米。栽植月季5000多株,200多个品种,有树状月季、藤本月季、大花月季、微型月季等种类,是南京市著名的月季专类园。月季园中央挺立着的一棵200年树龄的银杏,是南京市保护的古树名木之一。
梁洲
由环洲向北过芳桥就是梁洲,梁洲是五洲中开辟最早、风景最佳的所在,又名老洲、美洲。面积8.81公顷。梁洲与南京车站隔湖相望。曾为梁代昭明太子编《文选》的读书处,故有“梁园”之称。于今犹有“莫愁传世争颜色,怎及昭明文字香”的评说。梁园故址,至今尚留存一口古井,据《后湖志》载:“此井自古有之”。明代淘挖清理时发现一把六朝铜钩,故名铜钩井。 明代,玄武湖是黄册库所在地。洲上建有盆景园,四季举办花卉展览,秋季菊展,尤为壮观,故有“梁洲秋菊”之美称。
观鱼池位于梁洲北端,占地867平方米。是一座方形翼角的仿古穿斗式水榭,下衬一潭清水,静坐榭内,游鱼跳跃,柳丝贴水,颇有情趣。
白苑建筑色泽素淡,形式典雅,设计者将楼、厅、台、阁融为一体,显得恢宏大度,实用美观,是一家旅游定点餐厅。
湖神庙位于梁洲西端,始建于明朝,占地1300多平方米。初为“神祠”,传为明洪武年间为纪念一毛姓老人而建,民间又称其“毛老人庙”,后改名“湖神庙”。包括湖神庙殿、观音阁、大仙楼、赏荷厅、湖心亭等一组建筑。
铜钩井位于梁洲西端,掘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占地近20平方米,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湖神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掘井时得铜钩一具(估计是六朝的兵器)而得名。铜钩井井栏为胭脂红大理石制成,栏高55厘米,外径70厘米,内径40厘米。
明代黄册库遗址位于梁洲古湖神庙,分别展示了黄册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瓦解,重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档案馆——玄武湖黄册库的壮观景象。
闻鸡亭位于梁洲北端,重檐四边。南朝时,齐武帝萧赜喜欢打猎,常深夜出宫,赴琅琊山猎兽,兴尽才归。走到玄武湖时,天刚破晓,鸡啼声正好传到这里。因此在这里建了一座闻鸡亭。
览胜楼位于梁洲北端,始建于六朝,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新军统制徐绍桢建。当时是徐邀集文人雅士联吟结社之所,称为“湖山览胜楼”。该楼为二层四角攒尖式建筑。
阅兵台位于梁洲北端,始建于六朝,原为南朝刘宋大明五年(461年)宋孝武帝刘骏阅兵的阅武台旧址。玄武湖曾是六朝皇帝操阅水师的场所,身处阅兵台,不禁让人发幽古之遐思,想当年之盛况。
友谊厅位于梁洲北端,面积180平方米。初为“涵碧轩”,为汪伪政府与国民政府接待上宾之所。建国后,用以接待中外嘉宾之用,曾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均在此驻足休息和接见省市领导人。文革中,改名为“友谊厅”。
杜鹃园位于梁洲西北角,占地380平方米,由原有的牡丹园改建而成,并扩大了原有专类园面积,栽植映山红、毛鹃等6000多株,杜鹃园植物景观层次分明,杜鹃品种丰富。杜鹃园由湖石堆砌自然花池,游路沿花池边曲折回环。
盆景园位于梁洲北端,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展馆、温室、园中园三部分组成。园内曲径回廊,洞门漏窗,小小院落变化无穷,且园中有园,或几叶芭蕉,数竿修竹;或虬枝屈曲,暗香浮动;或群芳争艳,姹紫嫣红。
翠洲
翠洲位于玄武湖东,面积6.59公顷。因洲上修竹亭亭、雪松如盖、翠色浮空,故名翠洲。翠洲风光幽静,别具一格。长堤卧波,绿带缭绕,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了“翠洲云树”的特色,是赏绿的好去处。西面通过长堤、翠桥与梁洲相连,从梁洲向东过翠桥即到翠洲,东部有九旭桥与玄武湖东岸相通。该洲有露天剧场、翠洲舞台、翠虹厅等建筑。如今在旭桥南面水上仿傣族风情筑起了一座水寨,名“绿漪小榭”。由20余间小竹屋组成,各屋间有竹桥相连,游人坐在屋中或品茗、或进餐、或弈棋、或高歌,如在舟中,情趣独特。水中还养着红鲤鱼供人观赏,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华梓园占地366平方米。2001年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在翠洲建造以世界华侨、华人、华商的故乡情结为主题的专类园,反映侨胞为祖籍国的发展和进步不懈奋斗的主题。
翠洲栈道利用翠洲南侧多变的地形,将湖水引入生态驳岸内,修建了木栈道穿行其间,放眼望去,南京城“山水城林”的城市轮廓线尽收眼底,是绝佳的休闲观光之处。
留东同学会旧址是一座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式楼房。留东同学会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中,由国民党军界中一批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同学共同发起而建,其目的是为了联络情谊,怀念过去。
樱洲
樱洲总面积6.59公顷,在环洲环抱之中,是四面环水的洲中之洲。相传,南唐亡国初期,后主李煜被囚禁于此。因昔日洲上遍植樱桃,且色红味美,被尊为“金陵五大名果”之一,清康熙、乾隆年间,玄武湖的樱桃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樱洲种植樱花近800株,十多个品种,是南京樱花品种的集中地。每当大地回春,樱花缀满枝头,一片绯红,如火似霞,遂有“樱洲花海”的美誉。
樱洲长廊位于樱洲西北,长达304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宋庆龄在南京参观访问期间,曾荣获一笔国际和平奖,她将这笔奖金转赠给了南京市政府,并用这笔奖款在樱洲建造了一座蜿蜒曲折的长廊。长廊南侧为一字排开的是世界各国友好城市代表团历年种植的友谊树。
荷花园位于樱洲南端,收集品种荷花170余种。园内建有水池、片石路、木栈道等,供游客观赏休憩。
清真餐厅位于樱洲南端,始建于清朝,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外观古朴典雅。历史上曾与马祥兴、绿柳居等清真餐馆齐名,是南京名菜——荷叶包盐水鸭的发源地。
菱洲
菱洲旧称麟洲,环洲向东过菱桥可达菱洲,处于玄武湖中心位置,与翠洲南北遥遥相对。面积为10.42公顷。位于玄武湖东南,东面濒临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山云霞,宛如游龙,气势雄伟,山顶常有紫金色云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岚“的美名。因洲上昔日盛产菱角,且洲形似菱而得名。从菱洲向南经台菱堤即可从解放门出玄武湖。菱洲,因这里过去多产菱角,故名菱洲。
台菱花架位于台菱堤上,占地6400平方米。俗称“大肚花架”。分置在台菱堤两侧。路东四曲,路西三曲,凌霄花等爬藤植物覆盖架上,在此可欣赏到钟山与小九华山的景色。
伍盛,南京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油画学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