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喵•冷知识每天写1000字想法

碎碎念:为什么读经典?

2023-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玉筝

我是一个超级喜欢读别人推荐书目的人。但凡我读过的书,99%来自各种渠道得来的推荐书单。常常读书过程中,书中提到一个书名,我会立即去搜索这本书加入书架,暂时没上架的,也会立即订阅。

我读书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主题,家里杂七杂八的书不少,有一些被称为经典的书,比如余华《活着》、钱钟书《围城》、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毛姆《面纱》、门罗《逃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

为什么读经典?

我读经典有一点好奇的成分在,想知道经典的书都在写什么,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推荐。

有的经典书,读来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完全沉浸在书中呈现的悲凉中。读完《活着》,就是这样一种感受。我的读后感在知乎被177人点赞,点赞数量超过我的任何一篇问答。

有的经典书,像吹眠曲,读着读着,眼皮打架。《包法利夫人》有人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勉强看完一遍。不喜欢福楼拜的语言风格,太过细腻。但毛姆的《面纱》,我就很喜欢看,像一把精致的手术刀,把人物心理描写刻画的入木三分。

汪曾祺说过不喜欢读托尔斯泰的书,对他影响最大的两本书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沈从文选集》。这两本书,他反复读,对他后来的写作,影响极大。

我仔细回想,有没有一本经典书对我影响很大,能让我从经典书中学到对写作有帮助的片段,貌似没有。(专门讲写作的书除外)

前文提到,我读的书单99%来自各种渠道得来的推荐,余下1%是我在书店选购或者图书馆书架浏览书目被书名吸引而读。

《没有选择的选择》是一本对我影响很深的书。2009年6月4日,我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被封面一句话吸引:“一位另辟蹊径的母亲,一部自然天成的育子心经。”

2009年,女儿刚升入高一。我对教育孩子方面的书尤其感兴趣。读完《没有选择的选择》,很喜欢作者尤今,一位新加坡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酷爱旅行,足迹踏遍地球上八十多个国家,以写散文见长。

我在购书网站下单能买到的尤今系列散文作品,全部读完。我喜欢尤今的文字风格,摘选一段感受下: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慢慢的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像“慢慢慢慢”这种叠字,经常在她的作品中出现。我写文章会不自觉沿用这种写法,这就是直观影响吧。

总结一下,为什么读“经典”?

我给“经典”打上引号,所谓经典并不一定是名人名家流传百世的经典书籍。一段时间内能给自己带来收获的书就是经典书。

《没有选择的选择》在我眼里就是一本经典书。过去十四年,它一直被陈列在我家书架显眼位置中。这本书教会我怎样做一个不急不躁的好妈妈,怎样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引导孩子成才。“母亲之职是天职,天职是无可选择的,但履行天职的态度,方法是可优选的。”

我有个想法:待家里没拆封的书,全部读完后,打算多读一些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方面的书,作为自己今后阅读的主题。

这个想法来源于这本书《没有选择的选择》。书中有尤今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故事。她不会逼着孩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她也不会单独给孩子吃小灶,一个鸡腿全家人分着吃;孩子打碎了最贵重的花瓶,她没有一句指责……教育从家庭做起,做父母也需要学习。

我喜欢散文,喜欢记录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无不是受《没有选择的选择》这本书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