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
厚厚的一本书短短的一星期结束了,相伴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作为晨型人的我,第一次挑战一星期读一本书,这在过去的我想过但从没有做过的事情。《上瘾》一书,是我人生中接触的唯一,也是第一本互联网书籍,感觉就像一个端口,打开了我链接互联网的大门。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读完书后觉得不管是不是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接触下互联网书籍,懂些互联网的套路,将来不会做个麻瓜被人欺骗和利用,那时你将为你的无知去买单。本身之前接触过业务工作,对于老师讲解的一部分业务的东西,还是能理解,这本书主要讲的也是如何让客户和你的产品谈一场恋爱,如果非要加个时间的话,那最好是永不分手的恋爱!什么样的模式,可以达到如此效果,那就是上瘾机制!确实这个机制,很类似男女恋爱,前期的吸引,中期的投入,然后再维持这个关系,一旦适应你了,无法自拔!学生时代就伴随我们的腾讯产品,陪伴了我们至少有十多年了,它的扣扣储存了一代人的记忆和回忆!因为花了太多的时间在上面,等于注入了太多的感情进去,如果将来某一天早晨醒来,你发现你的账号不能用了,空间也看不了了,那肯定是会莫名的恐惧!
当前时代造就了很多原来没有的职业,同时很多原有的职业将会慢慢的被取代直至消失!之前听别人做过调查,目前最赚钱的行业都是十年前从未出现的行业,那以后的大学你又该选行业,那你又该如何为你的将来做计划,做铺垫,又该如何去做准备!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吧!一方面产品在逐渐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东西,在一步步的在终端机上实现,同时我们也被这些东西所左右!
印象中读书对于自己并不是难事,我一直也搞不懂为啥有的人看书就会瞌睡头疼,看书就会睡觉。我的妈妈就是如此,不能看书读报,通常给我们开家长会,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她在下面睡。不过,她学东西很快,动手能力超强,本身妈妈有个烙饼摊,同时还会做很多其它关于吃的东西。这应该就是人跟人的区别吧,本身人人生而不平等!初中时,就得接触的《读者》、《青年文摘》,升初中的那个暑假是在书堆里度过的,沉浸在读书的世界很开心!后来二十多岁时,天涯上面接触过《思科十年》、《销售没有冬天》,内心很羡慕那些呆在大企业的人,很风光很牛逼!然后,工作后接触了买了些职场作家的书,那天还看了看书籍分类,属于畅销书、励志类的。不过,这段时间看的书,被妹妹戏称“总看些心灵鸡汤”!想的又多,自己又做了那些事!对于鸡汤,自己也有自己的理解,鸡汤本身其实无害,如果本身你是个思维逻辑很清晰的人,又有着社会经验,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是无害的,你会一笑而过。但,由反鸡汤到过早的世故,好像说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什么事都激不起他的兴趣,过早的定型,我觉得这同样很可怕。
人与人初生的境遇并不是差距很大,除了一些初生就含着金钥匙的排除在外,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多年后,那么大的差距!最近这个问题一直在脑子里盘旋!就像一个市长和一个农民,两个走在一起相遇,作为农民的那个人肯定很自卑,点头哈腰的,身份所致社会地位所致。市长不会承认我本来和他一样,他会说我生来如此,我就不是普通人,他怎么能跟我一样。难道这一切都只是业力所致?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因为自己高考没上重点名牌大学?之前答案并不是很清晰,来到这里加上之前自己的一点感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本身社会就是个金字塔结构,处在顶端的毕竟就是少数,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成功,本身成功这个定义每个人都不一样。世俗的成功那就是有钱,越多越好。钱作为一个稀缺资源,被少数人占有和支配,因为它的稀有,才成就了它的珍贵!多少人为它风餐露宿!当我听到老师讲到的一些理念东西,这应该就是所谓的“道”吧!再对比自己过去的做法,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同时在学习、工作中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让我感触挺深的,就是听到说,工作五年,甚至十年内的人,在职场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模仿,说白了,看优秀的人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凭空制造!联想到自己,最近自己在实践写日记,对于日记每天到底要如何记录,内容上要如何去写更好,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也看过别人写的样本。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后明白,我刚开始就错了,刚开始应该先把自己的那套东西抛掉。直接照搬就是了,慢慢的做上一阵,你再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慢慢去调整。已经放着最好的方式,我自己确视而不见,无异于闭门造车。虽然时间上也投入了很多,给人的结果肯定也不满意,最后自己会越做越没有兴趣,自己体会不到成就感啊!
为什么妈妈做的饭,没有厨师做的好吃?妈妈做饭很多年了,在一件事上的投入可以说,已经完全符合一万小时定律了。因为用心程度的不同,导致的结果天壤之别!反之,一个即使你不是厨师毕业的人,对于做饭上用心的投入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做饭上的小专家。因为初心的不同,然后导致最后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一份工作,你做了十年,真的也可以沦为不走心的人,工作日复一日,老牛拉破车的去转着,真正的沦为社会的一个机器,没有灵魂。
其实记得刚接触老师时,是如何突破低谷期,应对方法。记得中间有说到应该读一些那些难懂,有深度的书,我当时读的国民性质与原理,真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确实很难懂,感觉读这种书好像除了装逼没啥用,还浪费那么多时间。这次,相对来说老师带读,打开了思路,书籍确实也是有门槛的,你自己的经历、经验会限制你的思考,你解决不了、看不懂的也很正常,本身你的能力也没到那一步!而在社群里一起读书,有不懂的自己还可以去问!不过在中间看到大家的提问并不是很积极,自己本身也有很多的问题想问,顾虑自己的对方的身份,害怕自己问的问题幼稚而没敢提问,错过了这样的机会!这就是自卑吧!我想要是以后能提前把要提问的问题,提前有管理员规整出来会更好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语音这种方式!感觉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会更清晰精准吧!
去年看的一本书《富兰克林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里面看到在那个年代的他们,自己成立读书社团,然后组织活动。今天也是如愿的体验了一回!后期如果能在氛围有些提升会更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