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汇城

解元之死(4)[原创]

2019-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简丰

总编辑

解缙的名片,大概率只印了:解缙,电话。

而别人要在通讯录标注,除了一长串行政职务,总编辑的名号是少不了的。

解缙的高光时刻,就是他也苦逼地爬格子,熊猫眼订文案,查证、精炼、删改。

盛世修书。纸包水煮。

在不喜欢历史的人(wo)看来,《永乐大典》比朱棣名气大。

这本书厉害了。度娘知道,知乎帖也热闹。极尽溢美之能词,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此处不表。

大典,必须大图

梦想成真,得留纪念。比如第一次奖励的小红花,第一次成家的结婚证。

无中生有,难言窃喜。从没收过玫瑰忽然被男神表白,小经理突然成了老总。

从燕王到皇帝,是无中生有下的梦想成真。

欣喜之余,朱棣的选择是:出本书。

解缙是不错人选。学历耀眼、核心部门干过、有基层履历。

还有一点,解缙当年吆喝着要撤藩。

这就有意思了,当年处处唱反调的被提拔,怀柔效果不言而喻。

当然,解缙入朱棣法眼,可能跟那篇《登极诏》不无关系。

这个诏书让很多人诟病解缙无节。有消息说破城前夜,解缙跟人把酒怒骂朱棣乱臣贼子,而第二天就奔着燕王大营投靠。

更多人认为,流出这个段子,大约是那些跟解缙结了梁子的同僚。因为,解缙根本挤不进那个圈子。

宁死不写登极诏,方孝孺被灭十族。(人家方孝孺是谁?)

而解缙,偏偏就写了。

文人实在没骨气!

定义的骨气是什么?

是君叫臣死,臣笑赴刑场的忠贞。

是父叫子亡,子欣然前往的孝顺。

朱由检吊在煤山是殉国,而天桥下行乞的五袋领班拽着八大胡同小姐姐一同跳后海。只能是:天子守国门,傻子死社稷。

这时候,叫声解大人,你敢答应吗?

朱棣破城,是大势来矣。

横刀向天笑是大义,用鲜血唤民智。

还有种无间之道,我自随波,要害时不逐流。随波则为自己理想做点事,逐流就替苍生取点义。

如草芥般生灭,解缙做不到。如国士般殉国,资格差得远。

拉近与其他非御用文人距离的,可能是解缙精心完成策划,自认为瞄准了热点,煮了几箱方便面才画上句点。顾不得冲澡揉眼,12点前兴冲冲地发了推文,等了一夜,没人点赞转发不说,好多人还拉黑取关。

这个文案,正是《永乐大典》。解缙任总编辑。

撰稿人最大的失败,是你有心,读者无意。除非你就开篇拉热点,网购被忽悠了,县太爷不做主了,流量男女聚散了。狠一点的,为什么我不能开着马车拉地撞宝牛,为什么我不惑之年破不了处人家不到而立就授六品衔。

要是你苦哈哈地还谈修身养性、灌鸭血粉丝汤,最不识时务地要说民族大义、滋油甁灯,那你只有一对一给难兄难弟推,完了跟群演一样领个饭盒,蹲墙角打发午餐。

永乐 大典

读者中不满意的,有个叫朱棣。

他说,“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这是出刊指南。

一条狗叫得太欢,给狗舍周围放一群鸭子、几只猴子,要是还吵,旁边关几个吊额白虎、放养几只南亚大象。这样,一个动物园建起来了,谁还去听犬吠。

凭什么推崇儒家,你打我软肋啥意思?

狗眼看人低!

屁民对庙堂,一般的希望是:吃得饱,睡得香,行有则,罚有度。

对刚登基,还没来得及鱼肉百姓的弱冠青年,要将他批得体无完肤?这比哥德巴赫猜想还难。

洗白的强盗,依然是强盗。

浪里个浪

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刚开始叫《文献大成》)。文献,大体是指有历史意义较主要的书面材料。

解缙尽收儒家之言,一年多时间交稿,也叫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但老板不满意。

为什么?

朱棣是大学问家吗?不确定

朱棣是大教育家吗?不确定。

那为什么要编一本称之为大成的文献,还是值得商榷的。

说到底是心虚,做了贼,心当然虚。

现在你们尽管腹诽,但文字必须留下正统。

三五代后,这个时期的情景再现你得翻大成。甚至当你用得起手机、热衷于5G、痴迷于Al,关于这个时期的所有情报,大成怎么记,你怎么说。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被臣打跑了,子不听父的教诲。(朱元璋说过:藩王你们在新皇帝登基3年内不准来京。要是遇到京城叛乱,可以来帮忙,但是帮完忙必须撤离。)

解缙呐,你真以为让你编教材?

朱棣有个黑衣宰相姚广孝,据说当年就是他一步步制定南下战略,洞悉朱棣心思。

所以,朱棣认为《文献大成》尽收一家之言,显单薄,让姚老师担任监修。监修,监视你,你来修。

就好比一个部门经理,董事长派个亲戚来你部门挂职。宣布完后,拍你肩膀说,你是专家,放开手脚干,别受他影响。回头你签拨进度款的字时。什么?姚老师没会签,那款子不能拨。

这次采编人员多了2000多人。然后,计划工期一再延后,用了3年,完成初稿。

秦腔《小姑贤》有个桥段。婆婆难缠,儿媳做的面吃一口就呸呸“你将卖盐的打死了!”儿媳一尝,没多放呐。旁边小姑子看不过,端过碗“我去重新拌下”,转一圈将原来的面端回来。婆婆大口地吃,一脸笑容“还是我闺女拌得香。”

据说这次交稿,朱棣大悦。

解缙你笨不笨???

永乐大帝要什么?要财要色?苦难真的限制了你的想象!

如果可以脑补,大概率还有这么个情景:

某日朝会,姚广孝趁同僚要项目封门生都被恩准,客主欢喜的时候,徐步出列:“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解才子身先士卒,全体参编人员夙兴夜寐,目前编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提议,文献大成改名为永乐大典,以铭记我们这个时代为人类各学说的显著贡献。”

朱棣环顾四周,淡声说道:“用年号做名,不妥!列位谈谈吧,有没有更好的书名?”

然后,朝堂全票通过。一本破杂集,永乐两字让参编人员祖坟都冒烟了。不用永乐作名字,这本书简直就不能面世。

这,是永乐五年。1407年。

写点啥捏

永乐六年,永乐大典抄写完毕。

年近不惑,解缙见惯了庙堂上刀光剑影,恐怕也萌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

第二次修编没多大阻力,没有骇俗的对子问世,可能解缙更多地保持了缄默。不能在当代影响轨迹,那就给后世留点儿墨迹吧。

解缙经历过上书房行走、与君王谈笑风生,而后被同僚排挤、风一样驰骋的人生折翼安命。

将上面的轨迹反序排列,妥妥是职场小白逆袭的教科书。

《永乐大典》面世后,解缙成了内阁首辅。


解元之死(3)[原创] - 简书

图网,侵删

文字:简丰

(原创不易,转载须授权,侵权必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