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故事要具备的要素
“有舍”发了一篇故事文《儿子十三岁时,我再次相亲》到写作班。
我阅读后,感觉写得不错。就此,谈谈一个好故事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
一、标题亮眼
故事标题“儿子十三岁时,我再次相亲”,直观明了,让人心生疑惑:儿子十三岁了,已经成家,为何选择再次相亲?忍不住想继续阅读。
二、开头直观
第1段话:作者用寥寥几笔,告诉我们:前一段婚姻结束已经六个年头。原因在于被前任辜负、抛弃,但作者仍然相信爱情,对生活充满热爱。
短短52个字,介绍了前因后果。
第2段话:接着表达了期望——不想孤独老去,为后文“相亲”埋下伏笔。
结束前面那段不堪回首的婚姻,转眼又是六个年头。经历过前任的辜负和抛弃,依然相信爱情,依旧对生活充满热爱。
不想让自己孤独地老去,所以,是时候考虑自己的后半生了。
三、阐述全面
第3-5段话:作者开始阐述“为何相亲”的原由。
原因有三:
1.母亲每天带着沉重的情绪面对生活。
2.作者回家会面临相同的灾难。
3.母亲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综合考虑,后文媒婆登门拜访,显得顺理成章。
母亲为此在村里也过得“低人一等”,说话总让着别人三分。原来爱说爱笑爱热闹的一个人,如今喜欢闷在家里做做家务,干干农活。走亲访友这些热闹欢庆的场合从不参与,说她无颜见人。每天带着沉重的情绪面对生活。
我每次回老家都会面临相同的“灾难”——母亲对我发泄心中的苦闷,然后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数落不止:“如今你离婚还带儿子还有什么资格挑剔?随便找个愿意要你的男人过过日子就行了。”
如今,女儿是“光棍”一个,这令她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觉得日子难过。仿佛是她离婚了,她比我还痛苦。
四、特征突出
第6段话:作者开始介绍媒婆三番五次登门拜访,和母亲因为对选择对象的想法不一,发生冲突。
作者用一段话,带出性格特征。可见她不是一个轻易将就、妥协的人。并不认为离婚就低人一等。人品没有问题,相貌也不丑,带孩子并不是可以找“歪瓜裂枣”的理由。
你家丫头离婚就低人一等了?是人品有问题还是相貌丑?带孩子又怎么样?歪瓜裂枣统统不要,以后提都别提。
五、情节起伏
第7-9段话:作者对母亲说了上述那段话,并没有因此和母亲反目成仇,而是考虑到母亲,及自身原因,开始寻找“意中人”。
在报纸征婚栏里,看到合适的人,打电话过去。
气归气,总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害怕回老家,但家又不能不回,只要回去,就要面对母亲的“老问题”。
看来,当下要紧的事是找对象。最快最直接的是婚介。于是,我像当初来杭找工作一样,每天花五角钱买来报纸,从报纸征婚栏里找到“意中人”,然后电话打了过去。
六、意外反转
第10-14段话:相亲没有成功,对方是本地人,得知作者离异带孩,一支烟没点完,便起身告辞。
约摸半小时光景,一个四十多岁,身材中等,个子不高的杭州男人匆匆赶了过来。男人拉开椅子,在我对面坐下,很老道地问了我的情况。一支烟都没点完,他便起身告辞。
我是病急乱投医。对方虽在征婚启事里写着“可以考虑离异带孩”。但本地人有优势,对方的选择范围无疑比自己宽广。
七、出现生机
第15-17段话:结束相亲,回家后浏览婚恋网站,遇到了比自己小三岁、未婚的“西瓜”,双方都在同一城市工作。
从婚介出来,天色已暗。一个人走在热闹的街区,心里除了失落,更多的是迷茫。
到家后打开电脑,浏览以前注册的几个婚恋网站,也许会给自己一点希望。
就这样我遇到了西瓜,我们都在同一城市工作,当时只选同城的。
八、充满想象
第18-26段话:西瓜要求见面,让作者把孩子带上。她又惊又喜。
故事在“西瓜”出现时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有点意外,又有点惊喜。意外的是哪有第一次约会就带个“电灯泡”的?从这点就能判断这男人肯定不浪漫。惊喜的是,他很可能就是我要找的有责任心的人,是可以托付后半生的。
写在最后:
一个好故事的要素不仅包涵:标题亮眼、开头直观、阐述全面、特征突出、情节起伏、意外反转、出现生机、充满想象,还能有更多创意的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手法,可以自由发挥,写出更受读者欢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