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ving company 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老妖精
The living company 富有生命力的公司
公司是什么?我在被称为公司的地方待了十几年,靠它谋生。在经历一些常人不曾遇到的事情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它是什么。有一天,我发现,如果我决定继续靠它谋生,最好想想这个问题。
虽然前前后后看了非常多的管理和经营书籍,有干巴巴的理论,比如科斯的《企业的本质》,马奇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它类似;也有纯实践积累,比如通俗易懂的稻盛和夫经营论,丰田精益管理什么的,并且算是参与过雇佣公司的经营,我还是搞不明白应该怎么看待它。
直到凑巧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看到阿里·德赫斯(Arie De Gues)十几年前论长寿公司秘诀的专栏文章。作为荷兰英国壳牌的前高管,企业管理的超级实践家,他和他的同事们把关于长寿公司(就是在市场上活过100年的)的研究,写成了一本我眼里的神书,《The living company》。
它的中文版,封面靓丽年轻,花里胡哨,红配绿:
The living company 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老妖精的养成可是,它在豆瓣上的评论是这样的,而且还是一星 …
The living company 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老妖精的养成加上短评,全部评论也只有3条…
它的原版,长这样(从亚马逊上直接截图,实在找不到原图~):
The living company 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老妖精的养成亚马逊上的评论同样不多,但情况似乎要好一些,20多条,倒基本是四星以上好评。
翻评论并不是装逼,只是不太明白在铺天盖地地说,在职场混就要保持学习能力,公众和公司在振臂呼喊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现在,竟然没什么人对活成老妖精的几百年公司的历程感兴趣?
好吧,既然只有我感兴趣,也没什么。何妨一读。
德赫斯父子两代服务于壳牌,直到退休。本书的起源,来自于他在世界各地壳牌经历经营历练,进入壳牌高管层后,某次会议上,董事会主席的一个问题。
当时壳牌正谋求战略转型,他们赚了很多钱,但不知道应该投到哪里去才是对的,于是一群高管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个定论,终于有一天,主席对着战略规划官们说,你们去研究一下那些比我们活得更长的公司,它们活得长,自然有它的道理,研究看看它们为什么活得长,它们是如何面对选择的。
真是个好问题!
从这个起点出发,壳牌的战略研究院(?)展开一项多年的研究。德赫斯承认,因为研究的数据也许没那么可靠,就不作为《The living Company》中的数据支撑了,他讲讲他的观点就好。但在我这个脑残粉看来,即便如此,如此不科学的讲述方式已经很具有洞见和说服力。
大部分的公司,寿命在50岁以下,中国当代的,更短。活过50,算经营有道,活过100,必有过人之处,而史上最长待机公司,是瑞典的斯道拉,有案记载的七百多岁,比很多王朝都长命。
它们在历史长河里,经历了什么?从它们的经历里,正在活着的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德赫斯说,那可多了。不过,虽然多是多了点,但重点还是有的。主要体现在这么几点上,
* 公司就像人,带着基因特征,一直在进化,它只要不死(survive),特征就会一直跟随(identity,personae),不管到哪儿,都知道是它,不管业务怎么变。比如斯道拉以前就是个采矿的,现在它已经与时俱进地做可再生能源了,纸张和化学品都有,但品起来,还是那杯茶。
* 谨记外界环境总是在变化的,不管是政治,还是行业趋势。艰难的时候,先活下去,不用拘泥于现有的业务。公司的决策形态(decision making),决定了未来的业务走向。
* 基本价值观(values)和道德(moral)要守住。保持对出格想法和意见的开放(openese)及容忍力(tolerance),它们也许不能为现在带来价值,但未来说不定可以。
* 公司像河流,有起伏涨跌(river company),也可能有断流风险,但河道轨迹是在的;如果定义为追求金钱和经济的公司(economic company),那就只能是继续开门或忽然关门两种选择了。
* 人对公司得有粘性,愿意聚集在一起工作,得对自己是某个团体的一分子有认同感(cohension,member of group),也能够区分团体的边界,比如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边界。有趣的案例是日本三菱集团,即便历史上有由于业务重组而造成的分离,也不妨碍员工保持自己人的概念。
* 意识到公司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中(ecology),外界的变化刺激着内部的演化,以便适应外界的要求,同时保持某种形态上的自我。
* 经理们要控制对权力的欲望,权力不能太多,有时候集权不如分权(decentralization),否则跨国公司这么多的海外机构可怎么管?短命公司失败常是因为无法察觉自身对权力的控制欲。
* 最后,钱很重要。长寿公司基本抠门,会计划着省着花(conservative financial plan)。
总体上,公司就像一个人(或生物?living being),它对于三个方面的态度,决定了公司的经营方式:对于信息的处理模式(information to decision making by learning process),对人的态度(strong sense of indentity),对钱谨慎(listen to their financing)。
从进化论(evolution)的角度,公司由人构成,它活着就要不断进化,不进化就等着死亡。德赫斯说,公司活得长,总归比短命要好,毕竟它影响着社群,在它里面工作的人和他们的家庭,以及与它相关的一切。
而外界是一直在震荡变动的(turbulent environment),如何尽可能地活得长?惟有,谨守原则,迎难而上,不断学习,不断迭代。
我猜,大概就是基于此阐述,它才被称为学习型组织的前传。
作为实践者,如何从洞见中反思现实,并进而指向未来,缩小理想模型和实践的差距,应多少算作使命,或者职业责任感。
最后,附一张作者的照片,看起来是欧洲的老派帅老头。^_^:
The living company 富有生命力的公司—老妖精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