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婚姻育儿生活家

幸福感|柔软的心就是智慧

2017-12-11  本文已影响274人  Jk不二子
幸福感|柔软的心就是智慧

1

1968年美国爱荷华州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老师Jane Elliott,她为了教小朋友种族歧视的可怕,就在班上做了一个实验。

她把班上39位小朋友分成两组,19位小朋友标识为蓝色眼睛(或浅色眼睛的)小朋友,他们会享有特权,比如下课时间可以再延长一些,午饭享有额外的食物等等。另外19位标识为咖啡色眼睛(或深色眼睛)的小朋友,他们的待遇就比较差,例如做错事会被双倍处罚等等。

没想到才实验当天下午,蓝色眼睛的小朋友就开始嘲笑并欺负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速度之快让老师觉得很意外。

第二天,老师将实验颠倒来做。让咖啡颜色(或深色眼睛)的小朋友开始享有特权,而蓝色眼睛(或浅色眼睛)的小朋友遭受差别待遇。

但老师意外地发现,这些咖啡色眼睛的小朋友,并没有嘲笑或欺负蓝色眼睛的小朋友们。原因是他们尝过那种不好的经历,产生了同理心。

2

什么是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一个人在出现自我意识之后开始发展的高级情绪,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一种理解、认同,也是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将心比心”。

同理心包括了三层含义:

第一,换位思考,获得他人的观点。意思是姑且将自己的意见放在一边,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试着去了解对方的观点。

第二,感同身受,体验别人的感受。调动共情力,更贴近地去感受他人的恐惧、快乐、悲伤等感觉。

第三,真诚回应,关心对方的福祉。在感受到和对方一样的想法和感受之后,还要更进一步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

幸福感|柔软的心就是智慧

3

那么,同理心从何而来?

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理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比如,一个婴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泣声时,他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甚至自己也跟着哭起来。

比如,一个小孩儿伤到了手指,另一个小孩儿可能会把自己的手指塞进嘴里,就好像也感觉到了疼痛。

虽然说同理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但后天的环境经验才是发展一个人理解他人能力的关键,因此,一个人的同理心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William Damon对婴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同理心发展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

婴儿早期:虽然明白自我的情感和需要之间的边界,但还是不能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情感与需要。

1 ~ 2 岁:能够辨别他人悲伤,表现出真诚的关心,但还不能将这种情感真实化地转变成实际有效的行为。

3-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慢慢意识到每个人的观点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对同一情境会有不同的反应。儿童会对他人的悲伤做出更适当的反应。

10~12岁:发展出对处于不幸困境中的人的共情,比如对穷人、流浪者及残障人士的关怀。到青春期,这种能力将对个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带来人道主义的色彩。

一个孩子要真正有同理心,还需要我们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从而进行精心培养和有意识的持续关注。

4

我们都知道,同理心是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高超同理心的孩子,毫无疑问,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同理心的发展呢?

一、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力量。

《社会性和个性发展》一文中指出,儿童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可以学到共情能力及利他行为。

父母和孩子是需要共同成长的,如果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个有同理心的人,就能为宝宝培养同理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如何具体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1、练习倾听技巧

倾听是同理心的开始。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去观察和理解对方的话语及情绪,才能有效地感受和回应对方。

做法:有反应地倾听,用自己的话重述一遍内容,尝试把你听到的内容概括出来,看看你是否理解说话者。

你可以说这些话,比如“如果我听的没错,你……”、、"就我理解,你似乎……"、"你是说……吗?"

在倾听过程中不要妄下结论,给他人贴标签、乱提建议或者打断对方。如果你还能听明白,不能理解对方,可以说"你再跟我说说……"之类的话。

2、启发孩子换位思考

遇到事情,让孩子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想?如果我在对方的位置上,会有什么感受?

关注对方的感受,反馈你的情感,你可以说"我猜想,那种感觉……"之类的话,表现出你对讲话者的真诚兴趣。

建议常用这样的语气跟孩子表达你在意他:”妈妈/爸爸理解你,你很难过/沮丧/伤心/矛盾/苦恼/气愤……“对孩子表达同理心,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也能帮助孩子去理解别人。

3、引导孩子积极回应

多运用肢体语言来回应他人。比如,点头、拥抱、抚摸、或者只是在一旁静静地陪伴。

二、创设情景,增加孩子的体验

教育源自生活,让孩子多经历各种体验,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力。分享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抓住生活的场景。

比如,宝宝爬楼梯时,非要妈妈背,这时可以告诉宝宝:“妈妈工作了一天,要是把你背上去该多累啊!宝宝是个大力士,自己能很快地爬上去。”

宝宝在家长的引导下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宽容对方,为以后形成互助精神和关心他人的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种途径:创设虚拟情景。

家长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看电影、和孩子一起阅读,在这过程中,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他们的感受。

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宝宝在互动活动中了解各种人物的想法,引导他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比如在玩娃娃家时,妈妈可以引导宝宝:“小公主生病了,你看,她好难受啊!宝宝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照顾她吧!”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一个有同理心的人,能敏锐的感知别人的快乐与悲伤,就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而好的关系是一个人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大师蒋勋说,“柔软是智慧。能柔软就有包容,能柔软就有慈悲。”

其实,培养同理心,何尝不是培养一颗柔软的心呢?


你好,我是JK不二子,曾是资深教育工作者,现全职妈妈,多家教育机构签约作者,简书推荐作者。文章皆原创,本文首发迪乐姆,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就请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啦。么么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