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每日记录(3)——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2020-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儒雅秋峰

每次走入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您是不是很不适应?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着手?

无措又摸不到大小头,带着无能为力的感觉生气的面对?

今天单位的同事,调到新的岗位已经两个月,给他部署了一项工作,他很烦。

因为这项工作他没有做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到科室工作后也没有想到用什么方法提前主动去了解科室主要工作和情况。

结果现在的事情就很被动。他还满心怨愤。

每次出现新问题,需要学习新技能,完成新任务,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抗拒。

这不刚加入的商圈,有个银河计划,又是要你注册三个微信号,又是要你剪辑视频,没弄过,不想弄,就是不想行动,麻烦,不会。

如果让我写日记,不用催我就直接动手了,因为写已经成为我擅长的熟悉的事情了;

这就是所谓的离开一个熟悉的舒适圈,你的思维、反应、行动模式;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讲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发现了吗?人们习惯于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思维,

因为这样有安全感啊,是在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完全掌控的范围内的事情,要的就是这种掌控感。

我的大儿子一直居住在爷爷奶奶家里,小伙伴也都在那一片。

一次到我们这边来,下楼正好看到一群小伙伴在踢足球,他想玩又不好意思上前,

我带着他过去,介绍认识,让他开始互动。

可明显能看到他一直处于很紧张的状态,如果漏球了,就会找各种理由解释,不是当游戏去玩,而是总想获得承认,显示自己厉害。

内心的自卑体现在外面的就是强势的进攻,因而觉得别人都看不起,针对他,

没玩两下,就争吵着不玩了,要上楼。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内心对不起孩子,他的问题其实是我带给他的,他对环境的无法适应,是父母没有做好榜样,是父母曾经无意识的挑剔,认为他是不好的,而给他造成了伤害。

我笑了笑,搂着他的肩膀,:“老大,我觉得你好厉害。”

他一愣。“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你本来不想和他们玩,觉得陌生,可你还是勇敢的走过去和他们玩了,妈妈觉得你愿意突破舒适圈,很棒啊。”

他没有吭声的低下头,可能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催着我,“快走吧妈妈”

其实现在想想,我做的还是不对。

当时孩子的心情肯定是沮丧的,我理解孩子的那种感受,同理他,知道他的不爽情绪,告诉他妈妈知道那种感觉,再从事情中找出进步的地方。

但我太急于肯定,忽略了孩子的情绪。

又扯远了。

而是想说,人面对陌生的未知的环境情况,犹豫、害怕、小心谨慎,甚至烦躁不愿意都是正常的,是没有完整的安全感建立的情况,

小孩子有,大人也有。

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到这种情况,并告诉自己,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

要做的就是打败那个小怪兽,害怕的不确定的不安全的小怪兽。

先认识小怪兽,再打败他。

这也是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