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你妈喊你交“智商税”了
一个犹太人开了个加油站,由于车流和人流量大,很赚钱。
第二个犹太人一看,在旁边开了个小超市,也不错。
第三个犹太人一看,在旁边开了个小快餐,也赚钱。
第四个犹太人一看,开了一个小咖啡店,依然赚钱。
一个中国人开了个加油站,很赚钱。第二个一看,在不远处也开了一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中国人,还是开加油站。结果呢,不用我说你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类似的故事在我们这块儿土地上,隔不久就上演一轮。
一般说来,知道了故事背后的逻辑,那些手里有点闲钱想投资的老板,就应该长点记性了吧。
这你就猜错了,有些人的智商你永远都猜不透。
1∥倒闭潮
共享单车就是一个例子。
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井喷,小橙车、小蓝车、小黄车、小绿车……颜色都不够用的了。现在,到了交智商税的季节,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一家接一家倒闭。
这还只是有点规模的,还有很多规模小、没故事好讲的共享单车,或者已经倒闭,或者正在倒闭的路上,人们几乎都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
2∥决策
町町单车是丁伟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在此之前,他在上海帮忙父亲打理珠宝生意。
去年我爸来上海看我,发现我每天上班放着跑车不开,而是骑摩拜单车。去年8、9月份正是摩拜最火的时候,我爸觉得共享单车使用方便,商业价值也挺高。我也觉得挺好,于是就创立了町町单车。
一个共享单车品牌,就这样诞生了。前期投入2000万,都是丁伟父母的公司出资。
仅仅半年时间,公司倒闭、家庭破产、女友分手,丁伟现在除了一身债务和一条狗,已一无所有。
现在的中国,早过了短缺经济的年代,反倒是一群大小老板手里攥着大把的钞票,虎视眈眈盯着每一个能挣到钱的行业。一旦发现暴利的机会,各种资本瞬时聚集,很快就会将行业利润削平。
我们说,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些商机,看上去很美,踏进去很可能就是一个坑。
3∥行业门槛
2015年,一个老板拿着一套自己研发的系统,来找我们合作。这个系统利用微信红包诱导分享,为四五线城市的小店做宣传,在当地试用效果非常好。
在讨论合作的可行性时,我用自己半吊子的商业知识提出一个问题:假如我们做起来了,阿里、腾讯感觉这个商业模式不错,做同样的系统,会不会分分钟碾压我们?
同事有点疑惑:老大,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们难道不应该欢天喜地庆祝成功吗?
事实证明,我真的想多了。我们合作不久,腾讯清理诱导分享,直接关掉了这一类接口。一众基于这类接口的商业模式被釜底抽薪,瞬时灰飞烟灭。
不过,我所提的问题适用于共享单车。腾讯入股摩拜,阿里入股ofo,剩下的共享单车们防火墙在哪里?
丁伟的町町单车用的是保时捷的漆。拜托,我只是想骑车跑一趟银行交罚款,你就是用太空铝做车框关我鸟事?
陈宇莹的小鸣单车为避开摩拜、ofo,将重心转移到三四五线城市。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共享单车解决的是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三四五线城市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吗?
4∥数一数二原则
杰克•韦尔奇主政GE的时候,规定:任何事业部门,如果不能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就要被整顿、关闭或出售。这就是著名的数一数二原则。
韦尔奇的原则契合了一个被验证的经济规律。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行业的第一第二名,至多到第三名,会拿走绝大部分的利润。移动互联网行业,苹果一家就拿走了整个市场80%以上的利润。只有数一数二的企业才会活的不错,其他的企业只会在微薄的利润中苦苦挣扎。
碳酸饮料的可口和百事,洗护用品的宝洁和联合利华,高档汽车的奔驰、宝马和奥迪,互联网的阿里、腾讯和百度……规律如此,概莫能外。
刘强东说,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存在三家以上的巨头,这个行业都不健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小区门口的小超市不会被天猫、淘宝、沃尔玛吃掉,因为它的生存遵循的是不同的原则。共享单车不同,它实质上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要的是规模、网络和流量。
不出意外的话,如同前两年滴滴和快的竞争一样,共享单车最后会沦为两三家巨头的巅峰对决,其他的竞争者,当炮灰可能是它们最终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