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成功的秘密

第4话:真的不是因为我们聪明吗?

2020-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东瓜科蛰

人类踏上新大陆后,立马成为当地大型动物​史无前例的竞争对手和天敌。因为在它们漫长的生物演化进程中,人类没有出现其中,没能成为它们的演化适应环境,让它们演化出应对人类的必要生物机制。

六万年前,人类还没有踏上澳洲大陆,袋熊、袋狮等大型哺乳动物遍布于此,但当人类踏足之后,一半大型食草动物灭绝了,88%的大型脊椎动物消失了。欧亚大陆没有出现类似的动物灭绝现象,正是因为当地动物和人类共同演化十几万年,早已演化出如何与人打交道的技巧。

人类体格相较于大型哺乳动物弱小且不经打,数量上似乎也比不上其他动物,是什么让人类罢黜曾经的王者,成为地球的主宰?

想象一下十万前,在非洲稀树草原上,人类的祖先——现代智人正在猎杀一头大象。他们体型不如大象,甚至几十个现代智人赤手空拳也未必是大象的对手。毫无疑问,单纯依靠身体素质,现代智人绝不能捕杀大象充当美味。然而,我们的祖先确实尝到了大象的美味。为什么呢?看来唯一的解释就是不能豪夺只能智取。现代智人会使用石制投掷武器,会设置陷阱,或者利用地理环境围困大象。掌握这些技能少不了聪慧的脑袋,正是因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才成为现在的王者。那我们的脑袋中到底有什么东西让我们可以冠绝动物,是否真是如此?

有一种观点曾经主导我们许久,认为人类的成功在于聪明。这种聪明让我们能够探知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构造虚构概念拉拢他人,利用因果关系设计并制造工具,创造语言和符号提升交流效率。不过,这种将人类智能理解为一种适用于任何领域,可以解决任何类型问题的观点逐渐被进化心理学所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认知模块假说。所谓认知模块是一个个解决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的专门认知装置。例如,一个认知模块专门负责寻找配偶;一个认知模块专门用于躲避危险;一个模块专门用于识别社会等级高于自己的个体。诸多认知模块一起构成人类完整的认知系统。

上述两个观点虽然在人类认知机制的种类上有差异,但都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可以解释人类的成功,而第三种观点则将视野转换到个体间合作之上,认为人类的亲社会特征才是成功的保证。这种观点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不同社群之间的合作让微弱的个体力量汇聚在一起,聚沙成塔,最终有能力可以杀死比自己重几百倍的大象。当然,将三个观点融合为一,人类个体卓越的认知能力,加之亲社会特征,这一种复合观点或许能够博采众长,更能解释人类的成功。但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会遇到这个问题——聪明又擅长交际合作真的能够打败其他物种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