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与惊慌,做作与荒唐,你是那些丑陋岁月的容纳箱。

2016-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阴冷未遂

想找一个长者叫醒自己

来停止糊里糊涂的生活


民国气韵,高山仰止。

当我们回望那个年代的那个群体的时候,一张张有趣有料的面孔总会意料之中的迎头撞上来。孙传芳登门拜访马一浮,马大师脖子一梗:“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刘文典更是牛逼哄哄,不但不买蒋介石的帐,还指着老蒋的鼻子骂:“你就是个军阀!”惹得老蒋直扇了他一耳光。

就这些别扭脑袋,个个才高气盛。

胡适也是个摇头晃脑的人,这个大人物一直离我们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近的是总被人提及,想不知道都不行。远的是很少人知道他究竟写了些什么,他的文章远没有像鲁迅那样被人们熟识甚至写进课本。但要是没有胡适先生,我们现在的白话文可能是另一个模样也未可知。

当你想找一个长者叫醒自己,停止糊里糊涂生活的时候,胡适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看他的文字,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不一定能找到什么方法,能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

时代过去了一百多年,我们却依然面对着胡适先生当年提出的一样的困惑。

说一句稍显装逼的话:无论如何,新旧机遇交替的冲突一直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社会的重压和个人抱负的南北极偏离究竟会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引导到何处?

焦虑、不安、怀疑、执念,这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也是我们的围场。

貌似中国自古都是这样,古代那帮文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去参加科举考试求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食俸禄混官场,可实在是太功利了。

但能力本身其实毫无用处,很多有能力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把能力当成了一种结果,不了了之。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经由我们的五个感觉器官所接收的讯息,在脑里编织出来。我们需要有一份“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的认知,才能够安心地、积极地生活下去。但是这份认知,事实上并不能代表这个世界真是这样的。有了误会,用来澄清想法的经验,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便是最好的例子。在澄清之前,我们不是坚持一些信念和判断吗;在那个时候,世界就是我们当时所以为的那样。——《重塑心灵》

嗯,世界一直就是我们所以为的样子。

别人的成功学或者为人论都不适合你。只要不妨碍到别人,你可以去做任何喜欢做和想要做的事,不必顾虑那么多,不必理会别人怎么想,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因为你的世界就是你的。

总之,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需要不断的推倒重建才能慢慢的贴近世界,慢慢的发现“哦,世界原来是这样的”,世界观重建的次数越多,你对这个世界也会越宽容,越好奇。

每个人都会因为不被需要而找不到存在感,因为力量太小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逼的要发狂,所以我们拼命的想要抓住一些什么,来确定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一些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是谁的羁绊。

很小的时候觉得要像比尔盖茨牛顿爱迪生之类的做出改变世界的东西才够帅气,才有价值。但看到的人和事渐渐多了,潜移默化地发现做好自己的一件事,影响周围的一个人都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写下一段文字,倘若有任何一个相关不相关的人看到获得通感或者温暖,这都是颇有价值的事。

为所有需要自己的、相信自己的人去努力,如果暂时没有的话,那就要通过努力的证明自己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变成会令别人需要和相信的存在。日子在徘徊和等待中过去,你到底在什么地方?你到底什么模样?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小老头

头发不多,带个小眼镜

感冒的时候用袖管擦鼻涕;

有一次给我们讲红楼梦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说完,小老头,哭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