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尽心章句下》有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后”
《孟子.尽心章句下》原文节选内容。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漂杵也?”
译文: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武成》这篇文章相信其中二三页内容罢了。仁者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那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流血漂杵?”
感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后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相传为儒家至圣孔子晚年精心所编定,它是孔子用来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孟子竟敢对圣人编定的书有所怀疑,这种勇敢质疑权威的精神在当时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而孟子的怀疑又是经过自己独立慎重思考得来的!
我们来试想一下孟子怀疑的问题。如果武王是极其仁道的,纣王又是极其不仁道的,那么这场战争的记录就不应该是流血漂橹的结果。所以孟子说流血漂橹的记载是错误的,而《尚书》的内容则顺理成章地存在了问题。
一、要独立思考才能发现书中问题。
孟子在阅读儒家经典《尚书》时认真独立思考,终于发现了《尚书》中的问题。以极仁伐极不仁的战斗应该是摧枯拉朽的,不会出现激烈的持久战斗,所以牧野之战不应该流血漂橹。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文中提出了日心说宇宙模型。
哥白尼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罗马凡蒂冈的地心学说占据着统治地位。哥白尼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怀疑地心学说的正确性,他经过自己长时间的大量观察测量和对数据的分析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日心说。
当时教会的势力太过强大,哥白尼怕受到教会无情地打压。如果他发表了日心说,不仅学说会被教会推翻,自己也会因此丢掉性命,于是日心说的理论在哥白尼心中藏了足够30年才敢发表。
日心说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也就是粉碎了上帝造人的宇宙观,是科学对基督教信仰最终的胜利!它的巨大影响是震惊世界无与伦比的!
二、要敢于质疑书中存在的问题。
敢于勇敢的质疑权威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有的时候自己有可能为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哥白尼发现日心说30年后才敢发表,自己也因为担心受到教会伤害在慌恐中得病死去。
意大利的布鲁诺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忠诚支持者,他勇敢地捍卫了日心说,并大胆的把它传遍整个欧洲。
天主教的势力在16世纪是极其惊人的,布鲁诺对日心说的传播伤害了教会的利益。他在1592年被捕入狱,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最后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书籍按照学科划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自然科学书籍的内容理论是总不断进步创新的,所以往往新的理论都是在不断地质疑推翻旧的理论基础上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质疑就没有现在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
社会学书籍的内容理论也会有更新的过程,但是它们最大的问题却是如何做到准确和灵活的运用?
三、要正确灵活地应用书中道理。
书本中的道理是死的,而实际中的道理正确运用是活的!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的意思是: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水因为地势的高低而制约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够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撑得上用兵如神了。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人屠”白起是秦国大将。有一次,秦王赢稷去白起的书房,发现白起书房不存一卷兵书,秦王变问白起是何原因?
白起回答秦王,自己年幼之时便熟读这些病书,只怕理解错了书中的意思,所以将兵书都收藏了起来,力求自己身体力行。依据率兵征战的实际情况以对应,再去比较这些书简,如此方能领会先人之意。然后再次把兵书藏起来,依旧视敌情对应破解。
秦王极为赞赏,决定将来重用白起。
长平之战是秦国白起率军与赵国赵括在长平一带发生的战争。此战是秦赵两国的战略性决战,耗时三年之久,赵括最终战败。白起率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共斩首坑杀赵国45万大军。自此山东六国再也无力同秦国相抗,白起一战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石。
赵将赵括也因此一战兵败身亡,获得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谈。他指挥赵军同秦军作战,自己却拘泥于其父兵法上的理论内容,不能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制定作战方案,他最终辜负了自己的国家和百姓!
白起也因此成就了“人屠”之名,最终得以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正确灵活运用书中的道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发现书中的问题,要敢于大胆质疑书中存在的道理,还要能在现实中正确灵活运用书中的道理。
这些才是真正读书人应该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