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没写作,我依然在生活
01
夜晚,心血来潮地点开简书,发觉已近三个月没有写作了。却还是很惊喜地发现,仍有朋友陆续地看到并喜欢我过去的文章。
因此,更想和关注我的简友们道个歉,为这三个月的辍笔不耕,也为这段时间地凭空消失。
其实,我并没有离开,只是没有持续写作。
不是因为厌倦写作,也不是因为无人问津,而是因为一直在为自己的未来专心地做自己的事。
时到用时方恨少,本身又是个对写作有着严苛要求的人,从构思到成文有着不合时宜的“慢”,一定要经得住自己的挑剔。
虽然在简书仍然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但还是希望能够坚持自己的坚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其匆忙下笔,不得己心,不如收拾此心,待时来过。
希望可以被理解,又或许根本无人在意。
虽然辜负了一些期待,也搁置了某些思绪,但此时提笔,倒也还是有些许收获。文字仿佛都柔软了不少。
02
这三个月,不止是在简书停止了写作,朋友圈、空间和微博,卸载或屏蔽,慢慢抽离。
别紧张,并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事情。
只是在忙着学业,为了更开阔的眼界,也为了更好的选择,第一次真正地自己抉择,接着孤勇向前。
不似从前那般张扬,而是闷不做声地匍匐前进。思想懒惰,却渐渐学会了反思和矫正。
怕黑,却喜欢上了坐在没人打扰的露天阳台,在夜晚。一个人的教室,静得喜欢上自己和自己讲话。炎热的午后,坐在过廊,吹着自然风,物我两忘。
从未有过的安静,不再急迫地宣泄。沉溺其中的孤寂,被旁人点醒才知,自己离群已太久。
这样的我,内心没有太多倾诉的话,日子平淡充实,就此把简书也“遗忘”了。
三个月没写作,我依然在生活03
其实,不可能“遗忘”。再忙也不会,因为它和写作于我而言,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已经融入骨血。
不会忘记,是简书和写作把我从消沉抑郁打磨得勇于用文字表达本心,把我从无底深渊的边缘拉回安全地带。
在简书写作的日子,成了我不舍得分享的美好。而它们,也在无声无息地彻底改变和影响着我。
每篇文章的背后是灵感的捕捉、筛选,言语的掂量和琢磨,还有思想的明辨与完善。自己满意的文章并不多,它们的质量和阅读量也并不高,但产出过程,问心无愧。
写过的每个字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过后。
回答问题时的缜密、谦虚,独自看书时的耐力、思索,还有与旁人不一的眼光和坚持。可能还有他们说的,过得日子像诗一样,静谧恬淡。
不在简书的这段日子,生活依然在继续,而我也继续蓬勃着。
04
最初来到简书,想和陌生人说说心里话。却从某段时间开始,为了阅读量和喜欢数失了心。心不平衡,文字自然浮躁异常,不忍直视。
太清晰自己并不是写着书评就能月入过万的人,因为我没有那么深厚的底蕴。自知不是高调的选手,无法眼羡那些写作得来的“功成名就”。
只想把每篇文章都能尽量地令自己满意,或是给看到它的朋友一些宽慰或思考。如此足矣。
三个月里没有写作的日子,却给了我同样深刻的力量。
相较过去对于人际的纠结,如今可能更偏好描摹细微之美;比起之前言辞偏激的文字,现在或许更倾心柔中有骨的。
不去遗憾没有写作的日子是否浪费,它们是在彼此积蓄,互相扶持。如同,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自己忘了,可脚步和心灵却帮你记得,活过的日子,文字一定会有影现。
三个月没写作,我依然在生活,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