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红河游记[day1]

2020-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窗风

元旦忙里偷闲拼了个5天的小长假出游,回深圳后就又回到更忙碌的年终工作,一直没有整理照片和游记,这个特殊的春节,终于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回味。

红河,即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很多人来说大概是个陌生的地名,但对吃货来说却可以如数家珍:建水豆腐、汽锅鸡、草芽、蒙自过桥米线...这里是众多云南美食的发源地,是大批美食节目的采风点儿;同时,随着摄影爱好者的传播,元阳哈尼梯田的名气也在日益扩大;另外,还有被《芳华》带火的碧色寨,窄轨小火车……5天的时间并不特别充裕,而一向以玩儿尽兴,玩儿自在为目标的我最终只选择了两个目的地:建水古城和元阳梯田。

1.建水古城

建水地标朝阳楼

从昆明到建水只要1小时40分钟左右的城际动车,每半小时就有一班,十分便利,而建水大约是近些年才开始扩建新城,新城围绕着古城而建,从高铁站到建水古城只有7公里,有好几路公交可达,打的也只需10元,而我和旅伴君同学好不容易凑了4元现金去坐了公交,美其名曰体验当地生活。公交车回荡着有些难懂的方言,驶向我们的目的地建水古城名片、明临安城的东城门——朝阳楼,然而,当公交车开到一座上书“滇南邹鲁”的牌坊前时,水泥路面已经变成了石板路,两旁的建筑也已经变成飞檐斗拱,古色古香,我们迫不及待的跳下了车,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其实有四车道,汽车也如常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行进,然而过了这道牌坊,时光就像穿越回了二三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路两旁的店铺并不敞亮,卖食物、没什么品牌的衣服以及各种日用杂货的都有,还有好多非小吃副食店的门口都摆着大罐小瓶,卖我们小时候校门口特产——绞绞糖,店铺的招牌统一都是木刻的,还多半都挂着一面布幌子。路的中间每隔十多米就有一个长亭,隔开双向的车道,长亭里,带着工人帽穿着中山装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下棋。

建水古城外街道1 建水古城外街道2

我们拖着行李箱磕磕跘跘地走了十分钟,才发现下车早了,又走了五分钟,才来到了朝阳楼前。建水古城始建于唐南诏时期,但现存的古城是以明代的临安城(与宋代的杭州同名)为基础,原城墙城门大多毁于战火,只有东城门迎晖门及其城楼,三重檐歇山式的朝阳楼自630年前建成就矗立至今。“雄镇东南”四个大字往昔也许是为了震慑外敌,而今天城门下已经是一个休闲广场,当地老百姓与游客在铃铎声声中,来往驻足。

朝阳楼下 迎晖门内

过了城门不远就是我们事先订好的客栈,其时已经下午三点,我们放下行李后就先拐进了客栈边的古街,也是建水古城最热闹的翰林街,街上虽也主要是当地特产店铺,但远没有阳朔西街,长沙太平老街等“每个旅游城市都有一条街。。。”的商业化与喧嚣,游客不多,当地人也三三两两地坐在熟悉的店门口烤豆腐喝茶摆龙门阵。翰林街中间就是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这套宅院坐南朝北,应是三进三套院,再加上东边纵贯的祠堂+小花园。宅内花木扶苏,雕梁画栋,天井回廊折走相连,不同的院落又各有特色,其中以祠堂前的戏台最有特色,戏台实际算是个水榭,建于祠堂前的一方清池之上,不似大多数戏台高高筑起,从池对岸看反而是略俯视的视角,若唱戏时再加上水中的倒影,倒有些看西洋镜的味道了。

朱家花园东门
天井与葡萄架
朱家花园一角
戏台

翰林街上是朱家花园的东大门,但按照宅院的朝向,北门才应是正门,北门外是以一个不规则水池为中心的更大的花园,但亭台假山都是新复建,远没有宅院值得看。

从朱家花园出来,天色已渐晚,而正对着出口的就是紫陶街,沿街可见的却是一家家本地人光顾的小吃店,烤豆腐的厨娘和食客们跟我们几乎语言不通,却十分热情,从围坐的碳烤桌上给我们匀出了位置,又比手划脚的推荐菜单,好在掌柜的普通话标准,我才得以吃到了期待已久的草芽米线。烤桌一面是“坐庄”的厨娘,其余三面则是来来往往的食客,每人一碟蘸水、一双筷子,还有在厨娘面前的专属杯盖,每吃一块烤物,厨娘就放进一颗豆子或玉米粒计数,无论桌边有多少食客,吃速多快,厨娘都能数得一块不差。而烤盘上除了大名鼎鼎的建水豆腐,还有当地产的红薯和土豆,都十分软糯甘甜。至于豆腐,比我们通常吃到的豆腐要Q弹有嚼劲,烤好后外皮金黄酥脆,豆香浓郁,加上咸鲜适度的蘸水,确实一吃上瘾。草芽米线里有酥肉、肉片、韭叶和鲜草芽,看起来寡淡,却十分鲜美。

丰盛的烤盘
老豆腐和草芽米线 厨娘的计数器

吃完这些,天已黑下来,翰林街上行人渐少,而橙红色的灯光亮起,人间烟火的味道更加浓厚。路上,两个嗜酸者又买了一大份酸泡蔬果,其中泡梨尤其推荐,酸甜多汁,有一种类似菠萝啤的味道。

白天的翰林街
夜色下的翰林街 酸泡梨梅子橄榄小萝卜

夜色下的建水是另一番略带魔幻的味道,不过究竟是山间小城,昼夜温差大,一件外套挡不住越来越清冽的空气,我们便返回客栈,准备第二天的行程了。

北正街牌坊 月下朝阳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