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
在中国,熟悉《小王子》,不了解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的人比比皆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除了《小王子》外,很少阅读过他的其他作品。
事实上,作为“天空写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其代表作品还包括《夜航》《空军飞行员》《人类的大地》《要塞》等。
在法国,人们把他看作是作家和民族英雄。在他逝世五十周年之际(1994年),他的肖像被印在五十法郎的票面上。在法国历史上,获这项殊荣的文化名人不多,只有伏尔泰、莫里哀等人。
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01
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1944年消失在地中海上空。
他一生热爱冒险,向往自由,是一位将生命奉献给天空的飞行员。所以,圣埃克絮佩里有着双重身份。
首先,作为一名飞行员,他曾冒着生命危险,飞行于安第斯山上空的云雾之间;他曾飞越过大西洋和撒哈拉大沙漠,在沙漠中濒临死亡,奋力挣扎,最后得到营救;大敌当前,他不顾伤残的身体,顽强地在天空中与法西斯搏斗,直到为国捐躯。
其次,他是一位作家,他把飞机作为旅行的载体,从宇宙的高度来观察世界,探索人生: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满天乱云中向往中途站,在璀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星球——体验生的喜悦。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发出了真实的鸣响。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切身经历的回顾,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
“人类的生命固然是无价之宝,但我们总是要有所作为,好像有什么东西价值上超过人类的生命。只有进行中的事情才有意义。应该把人推向一种坚强有力的生活。这种生活会带来痛苦和欢乐,但只有这种生活才有价值。”
二十世纪开始,飞机使人第一次有了如此广阔的立足点。从前只能根据地图和地球仪去想象的地球整体,如今,圣埃克絮佩里在高空的飞行中看到了——一颗孤零零悬在空中的蓝色星球,同其他亿万颗星球没有多大差别。他在观察地球上的自然景物时,不由自主联想到它同无垠宇宙的关系。
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是在战争年代完成的作品,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杰作。肩负着责任感的作者,向世界发出了“爱是一种责任”的呼唤。
02
《小王子》之所以能够被酝酿出来,还来自于圣埃克絮佩里的一颗童心。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圣埃克絮里,从小受到家族优良传统的影响,他对人类美好理想的信仰极为忠诚。因4岁丧父,他从小就依恋母亲,在几个姐弟中间盼望自己能成为焦点,好像他是最受宠的孩子。
他老是黏着妈妈,就连妈妈画画时,他都会搬一张椅子坐在旁边,要求她一直重复同样的《圣经》故事。长大后,圣埃克絮佩里仍然保有纯真的童心和行为方式,他曾对自己的前妻说:“我是男孩,你是女人。”当他沮丧时,往往在童年的回忆中寻求慰藉。
1935年,圣埃克絮佩里坐在前往莫斯科途中的火车上。在夜灯下,他看到了一个睡梦中的孩子。那可爱的脸蛋使他想到,每个人都应该是童年莫扎特,是传奇中的王子。同年12月,圣埃克絮佩里和另一名机械师试图创造“巴黎——西贡”的直飞记录,中途飞机撞在了沙漠的斜坡上。
在死亡线上挣扎了三天,幸遇一个阿拉伯牧民救了他们。这两件事成为了《小王子》故事的经纬线。
从那以后,圣埃克絮佩里就经常喜欢在餐馆或咖啡酒吧的餐巾纸上,任意涂抹一个“孤独的小人儿”:有时戴一顶王冠坐在云端里,有时站在山巅上,有时欣赏蝴蝶在花间飞舞。他寄给亲友的信笺四周也会寥寥几笔画个“小人像”,犹如他的签名,一眼就知道是谁写的。
一天,圣埃克絮佩里又在一家餐厅的白桌布上涂鸦,服务员在旁边斜着眼睛,无可奈何。同桌的出版商却产生了兴趣,问他在画什么。他只回答了一句:“没什么,一个活在我心中的小人儿!”是啊,这是个孤独、忧郁的小人儿,像个无爹无娘的弃儿。
在圣埃克絮佩里死后出版的《记事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在还需要呵护的年纪,就过早地被上帝断了奶,我们不得不终生像个孤独的小人儿那样奋斗。”
出版商对小人儿看了又看,渐渐有了想法,就对他说:“这个小人儿,你把他的故事写一写怎么样?”这话叫他听了,也慢慢上了心,开始酝酿心中那个“小安东尼”。
当时是1942年,圣埃克絮佩里逃亡美国。因为《人的大地》等作品的出版,圣埃克絮佩里成为了文化名人。二战,法国投降后,圣埃克絮佩里就前往美国寻求希望。
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纽约是法国流亡者的大本营,当时,分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维希派(妥协派)和戴高乐派(主战派)。圣埃克絮佩里站在法国高于一切的角度,希望两派都能捐弃前嫌,共同对敌,不料却遭到两方的夹攻。同时,美国当时的政治风向也是置身事外,不愿参与到对法西斯的战争中去。他感到孤独和苦闷。
那年夏天,纽约极其酷热。圣埃克絮佩里的妻子康素罗在纽约长岛找到了一幢白色的大房子,他们夫妻俩就一起到那里去避暑,同时也躲避压抑的政治氛围。那栋房子后来就被称为“小王子之家”。《小王子》也就是在那里诞生;她的妻子康素罗也正是书中玫瑰花的象征。
03
1943年,《小王子》在美国出版。它的出现使评论界和读者都感到意外:一直写飞机的圣埃克絮佩里竟然写了一篇童话!
全世界烽火连天,血肉横飞,这个虚无缥缈的“小王子”想跟大家说什么呢?
小王子与他的玫瑰花的故事又是怎么一回事?
当时,只有少数的知音读懂了小王子:“他写的时候带着病体,悲哀、孤独;
他要走向牺牲、战争与死亡,深信在那里能找到答案。”
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对自己负责,也对身边的爱人负责,还对全人类负责。
小王子就像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有一颗金子般的玲珑心。他住在一个袖珍型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只有一朵非常可爱的小玫瑰花。小王子深爱着楚楚动人的花,对她呵护有加。
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但是,玫瑰花的虚荣心却伤害了小王子的感情。于是,不成熟的小王子离家出走,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星球,深深感受到了大人们的荒唐可笑。只在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才找到了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
但是,点灯人所在的星球地域狭小,除了他自己,根本没有额外的容身之地。最后,在地理学家的指引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了人类居住的地球,降落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里。
小王子先后接触到了蛇、狐狸和坠机的飞行员等。在狐狸的启发下,他懂得了“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的道理。这时,他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经过交谈,他与飞行员成为了朋友,并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终,在蛇的帮助下,小王子的灵魂“离开”了地球,重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这是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它既没有高潮迭起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是在平淡的叙述中娓娓道来。
出彩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文字背后的独特感受。它就像是一杯白开水,心急的孩子会觉得它寡淡无味;只有对于那些真正口渴的、身处沙漠绝境中的人,他们一口一口地品尝,才能体验到生命酝酿的甘泉。
这是一本给大人看的童书。小朋友当然也可以看。在书的前面,作者特意写到:“恳请孩子们原谅我将此书献给一位大人。”因为,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而这本书可以说是献给所有9-99岁的儿童。
作者之所以写这部作品,是为了唤醒在大人们心中沉睡的或丢失的东西——“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
《小王子》是自传,是童话,是哲理散文。一方面,它的象征性极强,书中处处包含着意象:所有的地域场所、动物、植物、人物等都含有可以解读的意义,它们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另一方面,它又很简单、直接,采用童言无忌的述说方式,没有崇高的理想,也没有深远的智慧,强调的只是一些本质的、显而易见的道理。惟其平常,才能让全世界的人接受;也因为平常,这些道理都容易被生活的琐碎所掩埋。
简而言之,《小王子》是在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蕴藏着一颗让人感觉到圆润光滑的心:它体现为一种人性的孤独,是在带有缺陷的个体保持至真至善的孤独,而生命的美就是在这种孤独中执著地寻找某种人生价值。
04
对于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来说,小王子倾注在玫瑰花上的感情就是他对妻子康素罗的感情。《小王子》是在妻子康素罗的火焰中产生的,是康素罗启发他写出玫瑰的情节,引起他的愧悔——对他的玫瑰竟是那么不公正和负情。
“当我年纪太小,不懂得爱她。” 在“小王子之家”,他已经懂得了爱的责任,所以,他原想把题词献给妻子。然而,康素罗更愿意把题词献给他的犹太朋友。于是,圣埃克絮佩里答应战后回来写续篇,那时,她会是梦中的公主,不再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他要把那部书献给她。
可惜,再也没有了后来,只有康素罗的《玫瑰的回忆》。
1944-1945年,康素罗意志消沉。长久以来,她好歹学会了等待的艺术,自从与圣埃克絮佩里结婚以来,她做的就是这件事:等待,还有祈祷。最严酷的等待,可能是1943年3月出征后几小时的那次。
“全世界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也拗不过您的愿望。我一开始就知道的,是的,我早知道您要走。”她接着又说:“您念念不忘洗刷自己,您就是要在枪林弹雨中洗刷自己。”
可以说,自从圣埃克絮佩里走后,康素罗就成为了小行星上的那朵玫瑰。
按照现实的推论,那朵玫瑰花在它的环境中是无论如何也存活不了的,而且早就枯萎了。只是小王子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或者说是玫瑰花一直活在小王子的心里。
这样,小王子之死才是真正的归家之旅,是在精神上完成升华,与彼岸的或理想的玫瑰花达成灵魂的契合。
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可以这么说,小王子如果不死的话,这本书不会这么经典,因为他没有完成。
小王子之死,是圣埃克絮佩里做出的选择,也是他的必然结局。圣埃克絮佩里不同凡俗的生存境遇,迫使他在感情上长年彷徨,只有在孤独和黑夜的飞行中,那些缠绵心头的躁动才会在为国战斗的欲望中得到宣泄和解放。
1943年 3月,圣埃克絮佩里从美国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政府领导的抵抗法西斯运动。尽管他有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飞行六千五百小时的优异纪录,但由于年龄过大,又多次身负重伤,只是被编入空军预备队。
多次争取后,超龄八年的他再次披挂上阵。第八次任务是去侦察法国里昂附近地区,也是他童年的故乡。他从意大利博尔戈起飞,进入科西嘉岛上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像传奇人物一样不知所终。事情已经过去七十多年,虽经多方努力调查,法国甚至还组织了一个追踪圣埃克苏佩里委员会,既没找到尸体也没发现飞机残骸。
正如睿智的蒙田应该死在床上,激情的莫里哀应该死在舞台上,浪漫的拜伦应该死在希腊的战场上,他——圣埃克苏佩里——应该死在空中。“死是这样的甜蜜,当死作为一个自然的结局时……”
人终生工作往往是在创造一份自己无法享受的财富,尽其平生岁月换来那块光泽的锦帛。圣埃克絮佩里爱妻子,小王子爱玫瑰,但他又不得不出走,面对这样的处境,作者最终让小王子变成了会笑的星星——这是男孩式的完成。
英国作家华尔波尔说:“世界对于思想的人是一出喜剧,对于感觉的人是一出悲剧。”
圣埃克絮佩里是个思想的人,也是个感觉的人。无边无际的沙漠,像创世纪的旱地那么凄凉,小王子与飞行员的对话,闪闪烁烁,憨直好笑;他们两个不加渲染的道别,又让人落下眼泪。
掩上这部书会觉得,沙漠中真有个小王子来过,默认时羞羞答答脸红,生气时金发在风中摇乱。
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作家——安东尼圣埃克絮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