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相:你叫得出名字的白酒大牌,都是勾兑过的
肉哥的咬文嚼字系列,这期我们来聊一聊“勾兑”
引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勾兑”作为一个中性动词,惹了一身坏名声。
写这篇文章前,我做了个简单的小调查,问了一圈非酒水行业的朋友,想了解他们对酿酒行业中“勾兑”的理解。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6641042-8e18179857da8b9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1042/31efab50c833ae7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1042/cf75622c9ff7e48e.png)
“勾兑”在四川方言里等于“勾搭”
绝大多数小伙伴认为“勾兑”是指用工业酒精兑水制造假酒的过程;还有小部分朋友认为是劣质酒的制作方法。
哎,看来小伙伴们对这个词的误解还挺深。貌似除了第一种理解,后面两个理解都不太靠谱。他们对“勾兑酒”有这样的看法,这很正常。但连累“勾兑”这个词儿,可是万般委屈。
不过没关系,有误解我们来消除。
到底什么是“勾兑”
简单的说“勾兑”就是“混合,调配”。
它只是白酒行业的一个术语,是酿造过程中一项充满技巧与艺术的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
图片来源:互联网络
要知道刚被蒸馏出来的原酒的酒精度通常高达70-85%vol,且不同蒸馏批次的味道也存在差异,无法直接饮用,需要通过添加纯水以降低度数。当然也不是加水这么简单,为了平衡酒体,协调香味,统一批次间口味一致性,还需要将不同轮次,不同等级的酒及各种调味酒按比例进行组合调配,使之保持独有风格。
图片来源见水印
实际上,各类酒在酿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用到类似的操作和技术,只不过有不同的叫法罢了。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类似工艺的术语叫“调配” 其对应的英文单词是Blending或Assemblage,另外还有个强调不同品种葡萄之间混合的术语叫“混酿”。
葡萄酒调配
图片来源:互联网络
在威士忌中,“调和”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艺术。就算单一麦芽威士忌中也是需要用到不同年份的基酒进行“调和”的。当然也有拒绝“调和”的“单麦单桶威士忌”,我们的小贱同学在11月11日那天为我们做了介绍,欢迎围观。
增加消费者参与感的威士忌调配套装
图片来源:masterofmalt.com
其实除了酒行业,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操作,意式拼配咖啡豆的“拼配”,香水的“调香”其实都是类似的操作。
电影《香水》中男主角神之调香技艺
无论是“勾兑”还是“调配”、“混酿”、“调和”、“拼配”、“调香”,他们都有着类似的操作和同一个高尚的目的。不同单品之间的混合都是为了将各个单品的特长充分发挥,相互取长补短,在口味和香气上或互补,或加强,从而创造出更丰富更微妙的感官体验,为的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愉悦。
“勾兑”本是一件充满技术与艺术的创作,却因不良商家的造假丑闻为这个词蒙上了一层阴影。希望这篇文章能消除小伙伴们对这个小可怜的误解。
误解缘起
至于“勾兑”这个词是怎么惹上坏名声的?通过查阅网络资料,基本有下面这几种说法。
事件源起1998-1999年之间两件事情的前后联系。
1998年春节期间发生在山西文水县的特大假酒案,不法商贩用甲醇兑水制成的散装白酒导致27人死亡。此事经时任中央领导批示后,全国各大媒体跟进报道,初步形成了公众对“勾兑”的认知。
文水假酒案审判现场照片
图片来源:互联网络
后一件事,是1999年的一次新工艺白酒研讨会上,著名白酒专家指出,目前采用食用酒精生产的新工艺白酒达到70%。但该观点被媒体误读,次日国家级权威媒体报道“目前我国70%的白酒系勾兑”,当时即引起轩然大波。这就导致很多人将两件事联想到一起,由此形成了“勾兑酒”等于假酒或劣质酒的广泛认知。而这里所说的“新工艺白酒”就是现在的“液态法白酒”。
随着中国的食品监管体系趋于完善,正规渠道购买到“假酒”的事越来越罕见了,现在老百姓口中的“勾兑酒”可能更多的是指“液态法白酒”,国家标准《GB/T 20821 液态法白酒》里面允许使用“食用酒精”这点可能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误解,甚至有朋友对此产生了极端的观点。
《国家标准GB/T 20821 液态法白酒》
其实无论哪种酒,本质都是含酒精饮料,而酒精的化学本质是一致的。液态法白酒不过是通过现代技术生产的品质普通但价格低廉,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在国家监管下的廉价产品。
和众多商品消费一样,受到经济条件限制,购买能力各有不同。开宝马、坐奔驰不是人人都能实现,骑个电动自行车(记得上牌)代步也是可以的。品舍得、喝茅台确实不错,但“正规渠道”的壶装酒也能满足基本需求。
至于是否接受,交给你的钱包去投票比较合适。当然还希望爱酒的你能养成从正规渠道购买,并养成阅读标签的好习惯,你想知道的标签上都告诉你啦。
参考阅读
[1].新华网. 白酒勾兑风波谜题待解:误读还是造假[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4/17/c_124591712_2.htm.
[2].九州糖酒网. 白酒专家4问“原告” 为液态法白酒正名[EB/OL]. https://www.sohu.com/a/39183087_177051.
您的赞赏将归属于作者 小程序服务商收取 1%服务费
作者:回锅肉;编辑:回锅肉
©版权所有 转载请联系 Jonathan@sexydrinkers.com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查看往期推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