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你心中的大象-《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在很多有关机器人的科幻类影视剧中,常见的机器人设定是:极度理性,没有情感,比人类更强壮。在推崇理智至上的时代,这样的机器人看起来远比其创造者---人类本身更优秀。所以大概率的剧情设定无外乎两种:要么是机器人不甘被人类奴役,试图统治人类,人机大战,最终人类突发奇招侥幸胜利。要么是某个机器人个体突然拥有了近似人类的情感,被自身群体孤立,也难以被人类接纳,用机器人来讲述道德伦理的故事。
以前在看此类影视剧时,总有一种说不清的困惑,如果说理性比情感更高级,机器人步步算尽,总是领先人类一步,那为何人类还会靠情感致胜?拥有情感的机器人最终战胜了绝对理智的机器人,可情感如果像我们推理的那样会给理智减分,又如何能胜利?理性与感性,孰优孰劣?
在乔纳森-海特的《象与骑象人》一书中,海特教授给出了这样一个案例。20世纪90年代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曾研究过因脑卒中、肿瘤或脑部遭到重击以致额叶皮层部分功能受损,丧失了大部分情绪功能的病人。正常人在面对可怕景象或是美景时会有情绪表露和身体反应,可这些病人却没有。不过他们的分析推理及逻辑思考能力并没收到脑损伤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拥有绝对理智的人类。
既然已摆脱了情绪的束缚,是否意味着这些人在做决策和选择时会相比一般人更讲求逻辑,更能“拨开迷雾见月明”?
情况刚好相反,这些病人发现,失去了情绪功能,他们连一个简单的决定都没办法做出,整个生活分崩离析。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发现摆在面前的选择有好几十种,因为内心没有喜恶,所以每一种选择都要用理性一一去分析对错,因为内心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也找不到选择的理由。
而一般人在做选择时,充满各种情绪的大脑会立即、自动地评估种种可能性,做出最佳选择。只有在两三个选择都不错的情况下,才需要用理性衡量不同选择的利弊得失。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说“理性只能是激情的奴隶,除了侍奉和服从激情,不能假装自己还有别的差事。”
我们的理性其实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情感和潜意识是头大象,而理性是骑象人。骑象人没法用蛮力来驾驭大象,也无法在违背大象本身意愿的情况下命令大象。但骑象人因为看得远想得远,通过同大象的耳语,可以帮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还对理性和情感的关系存疑,不妨想想你上一次计划减肥是什么时候?成功了吗?坚持了几天?你为自己做健身计划,设定减肥食谱,办健身卡,请私教,在床头贴标语海报,可往往到了第三天就因为一次加班而打乱了计划,一个礼拜后旧习复燃,健身减肥不了了之。
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一直在同内心的骑象人交谈,可说服了骑象人,并不等于就控制了大象。仅仅是下定改变的决心,骑象人是无法命令大象朝新的目标大步前进的,想要改变的唯一办法,是要重新训练大象,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象有时还会控制缰绳来导引骑象人。当我们在看到一幅画时,通常会马上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如果有人要我们解释为什么喜欢,我们就会乱编出一番说辞,而其实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觉得这幅画很漂亮。心理学上经常讲的“光环效应”,长得好看的人容易让人觉得他能力强也是一样。骑象人会为大象的行为找说辞,理性就是情感的辩护律师。
我们推崇理性至上,可其实情感才是负责我们大部分生活的Boss。只有骑象人和大象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驭象之道有哪些?如何才能幸福?《象与骑象人》这本书里为我们列举了多个阻碍我们追求幸福的心理陷阱,并为我们讲述了可行的驭象之道。陷阱我在此不提,仅谈谈驭象之道中的两个建议。
第一条建议:冥想。剔除宗教的成分,冥想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从当下的事中抽离出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到呼吸或是一个字、一个影像上,同当下的世界保持一个客观的距离。这种练习会改变头脑中自动化的思考过程,主动地让大脑休息,让大象平静下来。同时从当下事中的抽离,也是一种场景切换,让我们能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来看待事情。
第二条建议:写作。任何人都能从逆境中获益,只是悲观的人得多费点儿劲。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之人,可以尝试把事件的经过、自己的感受、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五一十地写下来,多问问自己“我能从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训?”重点不在于宣泄怒气和不满,而在于找寻意义。连续写上一段时间,可以引导你逐步找出事件的积极意义,让心理慢慢走向正途。若你非悲观之人,写作也是极好地同自我对话的机会,反复思考,反复输出思考结果,自我检验认知能力,让心灵不断成长。
幸福不是一个能直接找到、获得或实现的东西,你必须先具备一定条件,然后再耐心等待。有些条件在个人本身,有些条件则在自己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如何改善和优化自身条件和外在关系,书中给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