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泰|深情怀念王乐同先生
深情怀念王乐同先生
李喜泰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位慈祥的先哲,书法家、教育家王乐同先生二十二年前的今天离开了我们。我们对王乐同先生的追怀与思念,没有因时间的渐长而淡忘,反而让我们的思绪更加强烈而悠长。
王乐同先生南宫碑是最富有大名气息的文化意象。王乐同先生,把他的毕生心血倾注到南宫碑的薪火传承上,我们律动着王乐同先生的心血而来,我们因南宫碑体的恒久魅力而聚。
展开南宫碑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画卷,每一代的优秀代表都让我们印象深刻,令人仰止;每幅浸泡着岁月印迹的作品都令人心潮澎湃。
家父李守诚先生在世时经常回忆他们表兄弟俩在旧中国生活的艰难岁月,回忆他们同门师兄弟一起跋涉观碑摹拓的苦中之乐,我从中读懂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读懂了一位庶乎一个世纪的老人不可割舍的情怀。
表伯父王乐同先生在80年代,与家父李守诚等同道一起共同掀起了令全国书坛瞩目的南宫碑书法热,邯郸大地有井水处就有南宫碑书法,南宫碑书法在邯郸的百年发展中,经过他们的共同推动,形成了妇孺皆知的书法文化风景线,成为了人们濡染其间的精神家园,成为了邯郸文化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人们谈起南宫碑,无不赞叹王乐同先生,他执鞭于大名师范,把南宫碑的种子播撒在邯郸大地,这种集聚效应,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
习总书记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南宫碑书法的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传承。南宫碑体的技法层面,我们是否真正得到了精髓。千万不可把浅显当深奥,把表皮当六腑,一定要打开眼界,提高审美。在南宫碑书法普及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民俗化世俗化问题的产生。我们一定要清醒的意识到时代在快速发展,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吗?二是发展。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就是笔墨当随时代。墨守成规,抱固不化,毫无疑问地将被历史所抛弃。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出路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没有这种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何谈出路?三是如何发展。首先要站在时代的的高度,博采众长,汲取营养。其次要胸怀开阔,接受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流派的健康发展。
我们的前辈已经有辉煌的过去完成时,如何硬核地加持现在进行时,这需要我们这辈人的思考和努力。愿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南宫碑这艘时代之舟一定能在新的壮阔征程上扬帆远航,驶向新的更广阔的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