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

荀彧——真正的王佐之才

2018-10-04  本文已影响175人  723e1a8e4c45

三国中的军师谋士众多,比如“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鬼才”郭嘉、周瑜周公瑾、陆逊陆伯言等等,他们都才智过人、胸怀大略,有的位极人臣,如诸葛亮、司马懿、陆逊;有的英年早逝,如庞统、周瑜、郭嘉,但是他们都在三国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丰富灿烂的痕迹,但是若论及真正的“王佐”之才,我认为这些谋士中唯有荀彧称得上这个称号。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彧的父亲荀昆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可见荀彧出身名门,满门皆是名臣,当然荀彧也不会差哪去了,荀彧年少成名,我们知道东汉末年有很多识人之士,比如名士许劭曾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司马徽曾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etc,其实一经过这些名士的评价,可以瞬间让一个人身价倍涨,同样荀彧也没有幸免,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之后,大为惊异,立马说你这小子前途不可限量啊,原话是“君乃王佐之才也”。那么王佐之才到底什么意思呢?反正肯定是好话了,是在夸人了。查了一下王佐之才的意思,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文是这样的:“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这董仲舒我们都知道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一生历经西汉四朝,而且基本位极人臣。那么我们基本了解王佐之才是个什么意思啦,“王佐”即“佐王”,佐助君王,那么为什么荀彧可以在三国之中脱颖而出,独享这一荣誉呢?

我们上边说过荀彧出身名门,但是他出仕的时候赶得不是很巧,这个时候的东汉王朝,已经日落西山、行将就木了,再加上董卓的挟天子,东汉的政治可谓是腐败不堪,这时候我们的荀彧,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随波逐流、指鹿为马,而是毅然辞官归乡。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天下诸侯不满董卓的暴政,于是群情激昂,各路诸侯都加入讨董大军。当中有两个人最为耀眼,一个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另一个是行刺董卓未果的曹操,这两人后来的故事也非常精彩,暂且不提。

这时候,胸怀大志、出身名门的荀文若,当然不甘寂寞、碌碌无为,于是他物色起下一位可以托付终生的人,这时候大多数的人的选择都是袁绍袁本初,荀彧也不例外,荀彧这个王佐之才受到袁绍的重视,以为上宾。但是荀彧还是很有识人之处的,慢慢他发现袁绍不是那个托付终生的人,我们都知道袁绍这个人,手下人才很多,就是不会用,一副好牌全烂在手里了。此时的荀彧没有放弃,他环顾宇内,放眼四海,他想到了曹操,于是他果然离开袁绍,投身曹营,曹操当然也没有令他失望,一见面就是一句:“此吾之子房也”,至此,荀彧终于找到了他人生的最佳合伙人、那个他最想佐的王。

荀彧在曹操手下做的第一件事,就起到了深远的战略的意义。建安元年,汉献帝刘协自长安逃回洛阳,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昌的问题,曹操手下众人意见不一,曹操自己也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荀彧站了出来,他以晋文公“纳周襄公,诸侯影从”,汉高祖东伐,“为义帝编素,天下归心”的史实,反正吧啦吧啦一堆(这都不重要),他让曹操毅然决定“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以“王命讨伐不臣”的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棋曹操下对了。后来荀彧留在许昌,为曹操南征北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得益彰。

曹操的这件“挟天子以令诸侯”事让袁绍这个老大哥异常不满,要与曹操一决雌雄,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大战揭幕了。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这一战也让曹操一举称霸中原,但是这件事在前期看来是根本不可能,因为曹弱袁强,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十倍有余,话说开战前曹操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的,但是荀彧又一次用他的口才力劝曹操全力应战,也就是“十胜十败之说”,把曹操夸得天花乱坠,孟德都有点飘了,这话其实荀彧是想说:“你尽管干,我给你兜底,一个字“等”,让曹操等待来了机会,奇袭乌巢,一举击败袁绍,这一仗打的漂亮。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啊,就是荀彧这个人本身就很有才华,但是人家一点也不装,人家贼低调,贼谦虚,曹操外面四处征战,荀彧处理军国大事,他也没有独揽大权,而是推荐很多人辅佐曹操,这其中有荀攸、钟繇、陈群、司马懿、华歆、郭嘉、戏志才等等一批优秀的人啊。而且当曹操推荐封他官的时候,他自己认为没有战功,把表压下来了,这是多么的谦虚啊;而且荀彧一点也不贪财,所赐之物都散给了族人和朋友,这是多么的完美啊!

最后以曹植对荀彧的评价,恰如其分!

如冰之清,如玉之洯,法而不威,和而不亵。

(荀彧如此完美,为什么还没有获得善终呢?这件事下次和大家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