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人人成为志愿者,才是中华文明真正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时候
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单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那么,志愿服务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人愿意从事志愿服务?帮助别人真得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吗?志愿服务到底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志愿服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志愿服务的定义。
定义: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从志愿服务的定义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志愿服务的三大特点和两大作用。
三大特点:利他,无偿,和自愿。
作用: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首先,我们看一下志愿服务的三个性质。
利他:利他,不是只有被帮助的人受益。志愿服务从表面上看是强者去帮助弱者,弱者受益。但实际上是互助。因为没有人能永远是强者。就好像社会上提倡尊老受幼,受益的绝不仅仅是老人和孩子,因为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年富力强,永远不会老的。志愿服务也是一样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化。站在发展的角度,志愿服务是一种互助精神。第二,无偿。就是不计任何物质报酬。不要任何物质报酬并不是说志愿服务是单向的给予,没有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通过帮助别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多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人无论在品格,胸怀,个人技能和事业发展上,甚至个人身体健康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做志愿者其实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这种例子太多了。
第三,自愿。自愿意味着志愿服务是快乐的。 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自愿去做让自己不快乐的事情。只不过志愿服务的快乐不是感官快乐,不是吃顿大餐和玩游戏纵欲狂欢这种感官。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快乐。每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人都能体验到。一个人能体会到多大的精神快乐,取决于他能帮助多少人。正如伟人所说:“人类的天性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只有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再来看一下志愿服务的两大目的。
- 改善社会。为什么说志愿服务能改善社会。站在公平的角度来讲,社会进步的成果和代价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分担,但是现实中,社会进步的成果总是由一部分人享受,而社会进步的代价却总是由另一部分人来承担。比如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和城市需要,必须保证农产品廉价充足供应城市,限制农民进城。改革开放为了经济发展,农民充当廉价劳动力。农民没有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却承担着经济发展的代价。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不一样。志愿服务关注特殊和弱势群体的意义在于努力矫正和改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 志愿服务促进社会进步。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拥有越来越多的“公民”。 公民主动参与社会与国家治理,是指这个社会和国家跟我有关,远方跟我有关,所有与我不认识的人也跟我有关。志愿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和公益活动。就是对自己不相识的人进行帮助,相当于播下了一颗文明的种子,是公民社会的基础,这颗种子最终会长成一个文明的公民社会。
所以,通过分析志愿服务的定义 ,三大性质 和两大作用。我们发现,志愿服务是什么?
**志愿服务的本质是:通过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帮助了别人,提升了自我。改善了社会、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
志愿服务是共赢,共赢意味着人人得利。人人得利,意味着人人可为,人人愿为。志愿精神存在于每个人的人性深处。而志愿服务就是把它激发出来的那把钥匙。**所以,志愿服务,个人需要,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时代需要。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要矛盾也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人们特别是年青人更加关注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环境,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要,而这些恰恰都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的进步就是社会文明标准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市民变为公民的过程。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也是被志愿服务活动改变的过程。人通过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让自己渐渐成长为公民。所以,志愿服务工作是通过改造人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是人与社会共同文明进步的桥梁纽带。
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才是中华文明真正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