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第一课 盈亏问题中的“都亏”

2021-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凡学堂

盈亏问题主要在探讨将一堆物体分配给另一堆物体,由于分配方式的不同,会导致需求量的变化。例如把24个物体,分给4个小组,每组分5个,还有4个多出来,这种多出来的现象叫盈;如果每组分7个,则还缺4个,这种需求量缺少的现象叫亏。盈亏问题因此而得名。

在研究盈亏问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核心的词,例如:还剩余,还缺,刚好分完,不够,迟到,早到等等,不同的词在不同的场景中,所蕴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课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学习如何利用图形来呈现其中的含义,训练孩子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

第一课,我们一起研究盈亏问题中的“都亏”现象,一起看例题:

饲养员将一堆桃子分给一群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10个桃子,则缺24个桃子;如果每只猴子分8个桃子,则缺2个桃子。求猴子有多少只?桃子有几个?

1 分析关联物体和它们的关系

在题目中,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发生关联的物体:猴子和桃子。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我们把桃子分配给猴子,这就意味着一个猴子可以得到多个桃子。所以我们说猴子和桃子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这里猴子是一,而桃子是多。题目最后要求的,也正是猴子和桃子分别的数量。

2 绘制分配图

有了物体的关系,我们在创建图形的时候,就有标准。通常我们把“是一的物体”用框来表示,“多的物体”写在框中,需求量通常指“多的物体”的需求量。

当然你会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用这套标准,我可以用圆圈来表示“是一的物体”,把"多的物体"写在圈外面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是我们鼓励创建一种统一的标准的符号语言,这符合数学学习的逻辑。

接下来我们把两个条件分别用图形表示出来:

1 如果每只猴子分10个桃子,则缺24个桃子

如上图1,我们标注了绘图过程中的3个要点:

(1)利用框来表示“是一的物体”,这里是猴子。每个猴子分得10个桃子,因此我们将数字10写在框中。

(2)猴子的总数量是未知的,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框的总数,于是我们要使用缩略图来表示,省略号代表了未知的部分。

(3)分配完成后,总的桃子还缺24个,出现了“亏”。我们将需求量的状态写在图的尾部。

2 如果每只猴子分8个桃子,则缺2个桃子

有了图1,那么每只猴子分8个桃子,还缺2个,就可以同样绘制,如图2。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猴子的总数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前后框的数量一致。

3 计算总需求量的变化

接下来,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计算需求量的变化。从(1)中的缺24,到(2)中的缺2,需求量总共变化了22,即24-2=22。这一步对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还是可以理解的。本来缺24个,现在只缺2个,说明数量上补充了22个进来,使得需求量减少了。

4 找到单个物体需求量的变化

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这22个的需求量变化?通过对前后图形的分析,我们发现。每个猴子的桃子分配量从10个变成了8个,意味着每只猴子释放出了2个需求量,是因为每个猴子在不断地产生2个需求量,使得最终达到了22。哈哈,我们好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5 解决问题

1  前后两次分配总需求量的变化:

          24-2=22(个)

2  每个猴子释放的需求量:

          10-8=2(个)

3  猴子的总数量:

            22÷2=11(只)

4  桃子的总数量:

            11×8-2=86(个)

答:有猴子11只,桃子86个。

一 课后练习:

若干小朋友分糖,如果每人分15块则少18块;如果每人分13块,则少6块。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糖?

学校排练节目,如果每行排8人,则有一行少2人;如果每行排9人,则有一行少7人。一共要排几行?一共有多少人?

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问三好学生有几人?铅笔有多少支?

二 费曼讲解:

在我们实际指导孩子解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孩子具备完整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还要训练孩子讲解的能力。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让别人听懂。我们将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制作成了讲解视频,你可以参考里面的讲解过程,训练你的孩子把他的解题过程讲解清楚。

三 课后练习答案:

1.答:一共有6人72块糖。

2.答:一共有5行38人。

3.答:三好学生19人,铅笔有126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