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卡片
某个寒风凛凛的夜晚,我正窝在电热毯上抱个手机刷的来劲:
姐:妈妈,我作业写完了,家校本签字了。
妈:拿来吧,顺便笔带着,不过,话说你自己DIY的不是挺好,要么你自己弄弄好了(虽然眼睛舍不得手机,但脑子还是在转的,自己可以干嘛还来打扰我呢?)。
姐:不行,妈妈,您这次必须要很严肃的给我签字,还要写评语,而且不准再写“好”、“很好”这种,要具体,具体,具体,知道不?
妈:啊,为啥啊?我就觉得你好,很好啊,没有别的词儿比这仨字儿更合适了。(请忽略我想偷懒的自我麻醉和“巧舌如簧”)
姐:不行,妈妈,老师每次说到家校本,都会用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然后说:家校本签字要严肃,要具体,特别是有些小朋友自己用手复印的“好”“很好”是不行的,你们看XXX妈妈的评价就很具体... .... 所以,妈,您这次必须多几个字,知道不?
家校本签字这件事,我一直不甚在意,难道我字写的多了,她的成绩就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要是沦落到靠老妈签字打气,我觉得有点废柴,而且对于才疏学浅的老妈,也真是写不出什么来。所以在姐姐一片苦口婆心的磨叽下,我接过家校本,用心看了看,最终在复习那一行的评价上写了“仔细认真”,我觉得这已经多了几个字了,但是还有预习那一行,写什么呢?我又搜肠刮肚的想了一瞬间:
妈:要不预习那一行写“认真仔细”?
姐:不行,妈妈,您严肃点儿成吗?
妈:那个XXX的妈妈怎么写?你说说,我要么抄两句,妈妈实在胸无点墨姐:她妈妈写的可多了,而且很细致,是根据人家孩子实际情况写的,不适合我,人家妈妈还在家校本上贴励志纸条,什么“你我皆是黑马”什么“乘风破浪会有时”这种,看了就很激动。
妈:励志纸条?这东西有用吗?不就是一张张的鸡汤吗?妈妈觉得这都是浮云,想励志还得靠自己内心觉悟。
姐:您能不跑偏吗?重点是给我写评语,不是励志纸条。再说了我就觉得xxx妈妈的励志纸条很好,每天都有不重样,感觉每天都在被关注被鼓励。
在姐姐的一再催促下,我在预习一行又憋出了四个字“细致全面”。我觉得这是我能想到的评价预习和复习最多的词语了。不过励志纸条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姐姐文具盒里珍藏的一张卡片,是英语老师给的,上面写着“慢慢变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很鸡汤的一句话,但是姐姐很珍惜。她很认真的跟我说过,每当自己考砸了想放弃的时候,都会看看这个纸条,然后压下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再努力努力看,她可以慢慢变好。
大人和小孩子对世界和事物感受的角度大不相同,差异在于我们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心智成熟度等等。就比如这在我看来神马浮云甚至有些肉麻的鸡汤话,在涉世未深的姐姐眼里,就是她生活中的一座座灯塔,会照亮她认知里的一次次迷茫。
我想我不该以己度人,否定励志卡片对姐姐生活的鼓励,剥夺她生命里一次次被安抚、被激励和被振奋的瞬间。更不该不严肃的对待家校本评语这件事,这间接的传达了我对她学习的关心和态度。所以我决定以后要良心的给姐姐写评价,而且一定要去买励志卡片,XXX的妈妈不是买了1打吗?我去买2打,还1打留着给弟弟打鸡血。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954/7336bb9d66f6036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954/1b2a86ec7382d42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