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改变生活之2:让我们不快乐的,往往来源于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2022-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品小官

欢迎关注,分享职场经验,品味职场乐趣,分享读书心得,促进个人成长!

最近经常心存困扰,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认真通读了《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这本书,使得困扰多年的焦虑、急躁、易怒、冲动等难解困惑,得到了有效缓解,很多问题找到了答案。之后,我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并以此基础上形成了读书分享。

上篇分享,重点介绍了这本书的重点——行为认知疗法(英文缩写CBT),也就是通过纠正认知,来改变行为,从而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本篇为分享之二,重点阐述了让我们徒增困扰的,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合理认知,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不合理认知。

相信很多人看过儿子给妈妈打电话,或者类似这样的段子:

儿子:妈,我被老板辞退了,没工作了。

妈妈:怎么了,你怎么搞的啊!

儿子:心情不好,找地方喝酒了,然后就酒驾了。

妈妈:哦,这太糟了。被查到了吗?

儿子:没有,不过我把一辆奥迪刮了。

妈妈:天呐,你人没事吧。

儿子:我没事,人家要我赔10万,怎么说也不行。

妈妈:天呐,要这么多钱。咱家哪弄那么多钱去啊。

儿子:是啊,我说啥也不赔。说僵了,我一冲动把人给开瓢了。

妈妈:完了,你可让我怎么办,打成啥样啊。

儿子:不知道呢,应该死不了,我已经跑了。给我打点钱吧,我好跑远远的。

妈妈已经几近崩溃了:你要去哪,怎么好好地出这么大事,我可怎么活啊!

儿子:但是,有一个好事,要不要听。

妈妈:还能有啥好事?

儿子:我刚才说的都是假的,只有第一个是真的,就是我被老板开除了。其它的都不是真的。

妈妈突然大哭:你可吓死我了,这才多大点事,快回来吧,晚上给妈你做好吃的。

大笑之余,更能让人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现实中很多事情远没有想像那么糟,让我们变糟的是来自心中不合理的想法。

一、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来自古希腊的柏拉图,被誉为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地中海附近地博物,人们不愁吃喝,就有空坐在地中海岸边思考人生,人生思考多了就慢慢变成了哲学。

柏拉图有句话特别让人深思,这句话就是“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我们经常说思维,但思维到底是什么?

从思维的本质来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并用其构成判断(命题)、推理和论证。

问题来了,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是我们的思维,也就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用诗意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事物对,或者是不对,它就在那里,无对无错;你高兴,或者是不高兴,它依然在那里,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二、思维不同导致认知不一。

在我看来,影响思维方式的是人对事物的认知。人本身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人内心的固有的认知、习惯和偏好。

同样是面对半杯水,乐观者高兴地认为,还有一半呐;悲观的人则哀叹,只有一半了。这就是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产生不同的认知。

依照“半杯水”带来的不同人的不同心态,人的认知可以划分为乐观和悲观两大类。

悲观心态往往造成愤怒、内疚、焦虑、抑郁和挫折感等等不安情绪,并随着心态的延续,产生更糟糕的情绪,甚至演变成为更糟糕的行为。

按照柏拉图“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的提法,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对周边感知到的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认知。

我们对大多数正常反映事情表象的认知是中性的,谈不上好坏,只是陈述性的描述。比如说,我得去做事了、这朵花真美、这个人真漂亮等。

还有些积极的认知,让我们感到自信、开心。比如,我这件事做得真不错,我这身打扮真合适,我的朋友对我真不错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认知,会让我们徒增困扰。比如,我干砸了这件事,会不会被辞退?这件事表现不好,朋友们会嫌弃我吧?又迟到了,会不会老板认为我不靠谱?太糟糕了,事情发展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

三、学会辨别不合理的认知。

徒增困扰是由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这绝不是我们乐意看到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避免。

这就要求我们先学会辨别哪些是不合理的认知。方法其实并不复杂,让我们感觉焦虑、内疚、愤怒、憎恶、自卑等糟糕心情的,多半就是不合理认知导致的。

1.非黑即白:认知走极端,事情要么好,要么坏,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看小说,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完全忽视了代表着中性的路人甲。现实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还有一种中性状态。如果只看到黑与白,那么肯定会让自己的思维出现偏差。

2.以偏概全:仅凭事物的几个点,就简单得出事物不好的结论。比如,人都有优缺点,如果只从一个人的几个缺点,就得出这个人不好的结论,甚至不符合自己观点的,都认为是坏的,那么结局可想而知,世界上就几乎没几个好人了。

3.自找罪受:周边发生了某件事,我们固执地认为应该为此负责,实际上这件事根本和自己无关;观察到别人的别人的言行,总觉得是特意针对自己而为,让自己不安。简单地说,有点类似于生性多疑,没事找事,自找罪受。

4.心理滤除:专注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信息,从而造成失衡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容易烦恼。比如,你过于专注飞机失事,那么你就会只注意极个别飞机失事的信息,而忽略飞机的失事率是几十万分之一这一事实,从而满脑子都是飞机失事的画面,导致不敢乘坐飞机。

5.过分责备: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乱子,出了乱子并不可怕,当务之急是接受现实,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但生活中,总有些人先要先找应该谁责任,接着就是责备。这样做,貌似是把责任推出去了,但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反而妨碍了采取先去解决问题,多半会更增加烦恼。

6.杞人忧天:我们多数都见识过这样的人,整天对一些事抱有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其实就是把“万一的可能”当作“很可能发生”。习惯性地担忧会发生可怕的事,总想着最坏的结果,这自然会让人时刻焦虑不安。

当然还有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这里只是列出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几类。

能辨别不合理认知,才能让我们知道徒增烦恼的原因。

一旦我们心情比较糟糕的时候,可以对照分析一下,自己的认知到底哪里不合理,为下一步的辩驳做好准备。

《思维改变生活》是一本实用书,可以帮助你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教会你更理性地处理愤怒、抑郁、焦虑和挫折感等情绪。还包括了大量的合理化建议,让沟通更有效,并帮助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关于这本书的第2篇分享,下一篇分享,主要是讲述从如何逻辑、行为和目的引导三个方面对不合理认知进行辩驳的办法。

如果觉得读后有所帮助、有所感悟,敬请关注,参阅其他分享。您的关注和点赞,将是作者的无穷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