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实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11人  王鳳歌

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在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第二,在商业上,允许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鼓励私人贸易;第三,在工业上,实行租让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第一,使濒于破产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第二,调动了各行各业人的积极性,国内局势因此而稳定下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终于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斯大林作了关于成立"苏联"的报告,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1924年1月,第二次代表大会批准苏联宪法。1929年发展成七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盟。

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托洛茨基受到组织处分,被解除主要职务。 

苏联成立后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创始会员国有4个,即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

1925年乌兹别克、土库曼作为两个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

1929年,塔吉克自治共和国改为加盟共和国;

1936年12月,外高加索分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3个共和国分别加入苏联,哈萨克、吉尔吉斯也成为加盟共和国;

1940年3月,卡累利阿—芬兰成为加盟共和国,同年8月摩尔达维亚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分别加入苏联;

1956年7月,卡累利阿—芬兰降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苏联15个加盟国的体制一直维持到解体。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第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重工业,只有在重工业的基础上才能装备工农业,迅速提高生产力;

第二,只有重工业发展了,才能扩大无产阶级队伍,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

第三,如果不能迅速发展重工业,就不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

第四,为了加强国防,使红军得到先进的技术装备,也必须发展重工业;

第五,如果首先发展轻工业,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苏联随时可能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和干涉,可能使工业化夭折。

农业集体化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成就和教训:富农阶级被消灭,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庄庄员,分散的小生产变成集中的大生产,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集体农庄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运动的必然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违背了列宁提出的改造农民的自愿和逐步的原则,使千百万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牧民在这场变动中遭受许多本可以避免的苦难和死亡。

斯大林模式

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在经济方面和社会阶级结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一变化,决定制定一部新宪法。

这一体制具有以下特点: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

经济:建成了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

总之,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保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立的,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违背了列宁把文化经济建设当做工作中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要求。从长远看,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的起因:苏联在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发现有敌特分子进行破坏活动。基洛夫被害成为肃反运动的起点。

肃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⑴斯大林对苏联形势估计有错误。⑵党内缺乏正常的民主生活。

肃反扩大化的后果与教训:第一,使党和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对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产生了严重影响。第二,助长了斯大林的专横与个人迷信,使权力完全集中在斯大林手中。第三,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使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第四,肃反扩大化还波及到东欧及其它兄弟党和国家,使国际共运遭受了重大损失。第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对后来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布哈林:

大清新运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