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类就开始让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
在之前的文章里给大家介绍了很多远古时期的文物,很多都是来自新石器时代。
比如展现古人眼中日月更替的白衣彩陶钵,还有现代工艺也无法复刻的黑陶镂孔高柄杯,以及人面鱼纹彩陶盆。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已然知晓即便是五六千年前的远古人类也开始探讨起了“艺术”,所以这些器物并不是简单的盆罐,而是装饰上了纹饰等。
今天要介绍的文物同样来自新石器时代,更是远古人类把艺术与实用性功能结合的典范。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62286/5fa79fff8dc358db.jpeg)
这件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再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存续时间大概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之间,也就是远古时期到朝代时期的过渡阶段。
之前介绍的很多彩陶文物都是来自仰韶文化。
这件陶鹰鼎1957年在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中出土,很多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大多来自女性墓葬,侧面证明在那个时期大多是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比男性要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62286/f055919b45d20c97.jpg)
这件陶鹰鼎高度为35.8厘米、口径是23.3厘米、最大腹径达32厘米,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
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鼎形器物的特征与鹰这种动物的美感巧妙融为一体。
陶鹰鼎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可见其文物价值重要性。
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件文物的详细特征。
可以看出作为一只鹰,体型十分健硕,双腿也很粗壮,我们都知道实际上鹰的双腿即便粗壮也没有达到这种夸张的比例。
可能是因为当时制作陶鼎的工匠为了保持器物的协调性不得不把鹰的双腿加粗。
鹰的两翼紧贴于身体的两侧,尾部垂至与腿的同一水平面,与两只粗壮的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
正面来看鹰的两个圆眼球凸起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
初看莫名有些滑稽呆萌,看久了就能感受到一种独属于鹰的强壮的内在力量,给人慑人的威猛气势。
新石器时代很多文物上我们都能看见各种动物纹饰,还有与人面结合的纹饰展现了远古人类丰富的想象力。
但如同陶鹰鼎这种以鸟类塑造陶器的形状不算多见,远古人把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动作造型与生活所用的陶罐、陶鼎、陶盆相结合,制作出各种造型精美的陶器。
他们是实至名归的最早一批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