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刍议(2019.02.25)
河南长垣 朱利民
一提到“学以致用”,我便联想到了“教育”,现代社会尤讲“实效性”,教育亦如此。诸如有相当的旁观者对读经往往有这样的疑问:读经有用吗?读经以后要做什么呢?如果不会用,还不是书呆子一个?
其实任何学问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其分别在于“显性”与“隐性”,“短期”与“长期”罢了。当然读经自有他的了解与运用,至于了解到哪里,运用到哪里,那是生命自然的事。不过,是不是这样任凭自然发展就好了呢?我们总希望大学问能够起大作用,即众所周知的所谓“学以致用”。什么叫“学以致用”?不一定是现在学现在用。有的东西是现在学现在用,譬如白话文,一篇心灵鸡汤恰巧迎合了你当时的心理,很好。譬如知识,你一学会便带来了金钱与效益。譬如技巧,你一掌握便少了许多繁琐……总之,现在所谓科技教育,都是现买现卖的,很有“实效性”。但有一种教育则不然,它就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现在学,将来用;一辈子用、下辈子用,用到永远的下辈子、下下辈子,这是智慧的本色。所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那这种智慧的教育如何获得呢?必须智慧的学习!
智慧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背诵经典开始,但不止于背诵。前期的背诵,还是为了将来的领悟和发用。背诵的课程是可以设计的、可以量化的智慧的领悟和发用,是长期的、无限的、默默中的,没有固定模式,也不可预测的。因此,教授的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是,从胎儿到十三岁,依照人类这个时候的主要能力——吸收的能力一—一直给他吸收,吸收越高明的越好、越多越好、越熟思越好。十三岁以上,人类的理解力开始正式运作了,也就是说,学问如果还没有打下根基,已经难有机会打根基了,因为他要表现了他要思了、他要讨论了,他要综合了、他要批判了、他要创造了。如果已经有了大涵养大储备,十三岁以后,他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也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成长了,于是就要进一步做另外一种教,这种教育教授称之为“书院教育”。书院是古人“学论道”的地方,饱读诗书的孩子,可以接受书院的教育,以成人成材。最近十年来,因为体制教育一时还做不到大量读经,教授才倡导开设读经私塾,劝社会上关心教育的家长,让孩子到私塾去上学,从三岁到十三岁,全天候读经十年,基本上可以熟背三十万字——中文二十万,外文十万。不管是英文、德文、法文、或是日文,总计外文十万——孩子的各种能力的根基大体奠定了,就可以用“书院教育”的方法来成就了。当然,如果太晚开始读经的孩子,譬如十二岁才开始读,可能要读到十六岁才有三十万字的经典存量,那也只好十六岁才进书院了……
总之,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才,一个人想要成大才,至少必须有三十万字经典在肚子里,才可以接受培养。要不然,充其量也只能成就个小才。当然小才也不错了,所以教授常说读经一句就有效,读一本更有效,但是要替人类的祖先传承文化,要成为对世界有贡献的大才,要有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能量,至少必须有三十万字的经典做根基。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福份,这只有少数人,一万个孩子里面有一个,就了不起了。如果想让孩子成为“这”其中的一个,才真真的是“学以致用”!此非一般眼光者所能企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