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大合集热血与忠诚小说

让我魂牵梦绕的是一个350年之前,叫做“木寨水都”的地方

2021-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健君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小几十年,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吉林市,早在350年之前建城后,还有另外一个称谓,叫“木寨水都”,是近几年的事。

这座比美国建国还早105年的北方小城,自打一建城,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称谓——“木寨水都“。是不是听着都觉得美?按道理说,生活在“木寨水都”里面的人,那种自豪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道理归道理,很多生活在“木寨水都”里面的人,时间一长,就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对这座有着350年历史的“木寨水都”那种美的认识。还有很多很多后来到这座城市里生存着的人,根本都不知道眼前被波光粼粼的松花江水环绕着的这片肥沃的黑土地,还有这么迷人的一个名字叫“木寨水都”。

让时光倒流,回到1671年。我们这座城市最初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

吉林建城之初,筑的是一座木城,整个城,南面依仗着松花江作天然屏障,东、西、北三面城墙,是用高八尺的松木杆围成。整座城市很小,有多小?

东西两面,各长250步,北面长也只有289步。当时这座木城的城墙的周长加在一起,也不过才有7华里零180步。约合今天的4320米。木城城墙外修有护城河,护城河外还筑有土城墙。

半包围的木质城墙,自东经北向西,东西北三面,各开一座城门。

如果把当时木城的规模,与今天城区做一个比照,大约可以划为吉林大桥以西,临江门大桥以东,北京路中段(当时的粮米行大街)以南,就这么大个范围。

历经时代风雨的洗礼,木城的城墙也已被腐蚀变质。直到经历了1742年和1813年的两次修建,城墙才渐渐由木墙,改为土墙。此时的城区也随之向北扩建了很多。

1742年,这座“木寨水都”的城门也由原来的3座,增加到了5座。即:小东门、大东门、巴尔虎门(今巴虎门)、大北门(今北极门)、西门(今临江门)。城墙的的周长也增加到了5000米。

到了1867年,这座“木寨水都”再次扩建,北城墙向北延伸了290余丈,合现在的1公里。北部城界大约是现在的致和门附近。此时的城墙也由木质结构,逐渐进步到了“砖土混合”结构的了。城墙的周长,也是增加到了14华里。

此时的城门已经增加到了8座:

第一座,东莱门,也叫小东门。在今天的天主教堂附近。

第二座,朝阳门,也叫大东门。

第三座,巴尔虎门,也叫巴虎门。在今天的观音古刹北侧。

第四座,北极门。

第五座,致和门。

第六座,德胜门。

第七座,福绥门。俗称水门洞子。

第八座,迎恩门。即今天的临江门。

虽然随着历史长河的变迁,在这座有着350年建城历史的“木寨水都”繁衍生息的人,已经从刚刚建城时的50000多人,发展到早今天已经拥有4000000多人口的较大城市,城市品质,也已经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益居城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