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成长励志

齐人絮语之九,校园如歌(二)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4人  颂奇2018

返回大院,环顾四周遍植细叶橄,枝桠如手臂平伸,似在迎接来客,这是南方的一种雅致树种,平添了一份静气。

教学楼、行政楼分列两边,正前方设计了高高架起的两层天桥横贯南北,天桥通道西侧却是架空的一排教室,底下则是架空的厅堂,这应该是骑楼的变体。后面紧邻小花园,婀娜多姿的凤凰树亭亭玉立,薄如蝉翼的绿叶在微风里婆娑摇曳,边走边看不免暗暗点赞。双层天桥与廊柱和地面围成了巨大的框架,如同洞开的门窗,吸纳了后山上秀美的风光。

天桥上面,正对校门的一侧最高处墙面,正是“三亚外国语学校”那七个大字赫然在目。驻足观看,颇为有趣,莫非设计者因地制宜匠心独运,将按照传统书院挂在门前的匾牌,顺着山势腾挪至地势最高的北坡之巅,又浑然无缝地融入廊桥的顶端。一经这种变通,顿感妙趣横生,既有中国元素的匾牌高高挂起的意涵昭示来人,又不失西方通透开放简约明快之情趣,真可以说是动感与静气齐飞,古韵共现代一色。

环顾四周,各个楼宇之间都有天桥连接,形成了多层通透方正连环的框架,这是否又在诠释有规矩才可以成方圆的古训呢?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中规中矩的天桥、楼内甬道和电梯楼梯到达各个楼层的教室、办公室和宿舍,免去日晒雨淋之苦。

从技术和功能层面,这种设计不乏先例。本世纪初去过香港理工大学,那里就是这类天桥贯通楼宇的设计,却是在平面里展开。由于地盘逼宕,只得在螺蛳壳里做文章,各个楼都很靠近,虽说也都是天桥相连,刮风下雨只等闲,但那个设计更注重实用,从艺术角度就不那么耐看,所以印象渐渐淡漠了。

从文化层面,学校这些天桥让我想起侗族的风雨廊桥,在安徽皖南也曾痴迷过类似的廊桥,都是在河上架起一座桥,上面架有传统中式的长屋脊和青色薄瓦铺就的斜屋顶,再以亭台连接,既可过往行人又可遮风挡雨,造型和雕刻彰显了地域特色,更是一种文化景观。

感觉这里的天桥也有廊桥的功能和别样的文化韵涵,造型简约大气,更加通透,彰显时代感,廊柱间的框架除了遮阳挡雨,又似那传统园林建筑里取景的小门小窗,这里已不是百转回折那般小巧,却放大成为堂而皇之方方正正的各色取景框了。在院里一路走来,从高低错落的各个画框里望去,各种景观尽收眼底,颇感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楼宇内部构造也很人性化,无论是教室、办公室还是宿舍,外侧大都有敞亮透气的内走廊,让房间里的人远离了日晒雨打,这也是和天桥连为一体的室内甬道,只要顺势走去,路路皆通。

深灰色的窗框是为了对比白色的墙面,窗子都采用窄长的造型,透出一种秀雅,窗外伸出的窗台上固定了一排排银灰色的窄长矩形金属镂空窗,垂直于墙面,像是隔栅,可以遮阳透气,更是为了美观,远远望去,给墙面增加了对比和起伏感,不同角度看隔栅的宽度不同,让楼宇画面更富有层次变化。突然感觉这种隔栅造型似曾相识,很像是传统中式建筑里的窗棂,只是不能转动闭合,那些木制窗户上大都有镂空的雕花,而这些就简约得多,简单的花纹现代而大气,还隐约透着古韵。

有道是各花入各眼,在我眼里的学校就是这般印象,至于设计者的思路我不知晓,跨界建筑学,让自己的思绪飞扬一番岂不也是快意之事,有所得就好。

行走在这浑然一体又不乏变化的校园,粗粗看来就有许多惊喜,不由地喜欢这个设计,赞赏这位设计者,更喜欢这学校的品味。

三亚外语学校,藏在深闺我初识。

齐人絮语之九,校园如歌(二) 齐人絮语之九,校园如歌(二) 齐人絮语之九,校园如歌(二) 齐人絮语之九,校园如歌(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