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美食散文,随笔散文

吃喝乃人间大事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25人  安然素心人
吃喝乃人间大事

晨起直接端着锅排队买汤,这种场景可能只有洛城才有。

听一位大姐讲过一件有趣的事。

她家楼下有家羊肉汤做的很好喝,每天排队去买的人络绎不绝。前几天这家店关门了。疑惑着如此好喝生意那么好为什么会关张,听完大姐的解释笑煞一群人等。原来,问题出在一群可爱的大妈大爷身上。

汤的售价一般始自五元,根据肉量的多少价格向十元、十五元、二十元递涨。商家要想汤好喝,必须用料讲究且充足,长时熬制,而店铺的盈利除了顾客盈门外,更重要的是除汤之外的辅加品,比如说各种饼类以及肉杂等等。

话说这群老大妈老大爷早晨醒来,端着锅就往店里奔。家里饼呀肉呀都不缺,就好那一口汤。五块钱盛满一大锅,回去伺候一家人。而店主也不能不给不是,毕竟整个城市的汤文化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免费续汤。

大姐戏谑,本就不赚钱的生意,愣是被这群大爷大妈给喝没了。虽然有点儿可笑,但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习以为常着成长,并未察觉口味的习惯,直到离家的年月,早起尤其想念一碗汤的味道。那些异乡的日子,脑海里常常闪现着城市的小街道,数不胜数冒着热气的汤店。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不翻汤、豆腐汤、胡辣汤,汤汤入梦。

总是会循着各路听来的消息走街穿城,找寻家乡的味道。也曾找见过几家,但不知是不是因了水土不服而缺少一味调料。老是被问到,为什么回来。总是以没有归属感了了几字大而化之。细想,除了不喜那漫长夏日时光浸渍出的感受不见的季节变换,更重要的是,吃的不开心。

一辈子那么长,能吃的开心是多么重要的事。

广东人口味清淡,无意间聊到吃。他吐槽说,有次出差经过郑州,喝了当地人力荐的胡辣汤,咸辣的口感简直噩梦,连续拖累了他两周的心情。还非常不可思议地说,你们的紫菜蛋花汤,不就是开水加了一堆调料,也太凑合了。想来,习惯了大火小火连续慢炖地煲上一盅汤的他们,是想破脑袋也理解不了北方的习惯的。

比较专业的美食家,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但是吃其实是比较私人的事,好吃与难吃在大众普遍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口味。这口味是岁月的喂养,是街巷的成长,有着城市的印记,和气候的留恋。

跟朋友比,其实不算地道的吃货。挑味不挑食的自己,相对大鱼大肉与各色珍馐,更爱家常小食。有时也羡煞他人什么味道都爱的本事,不过常常守着简单的所爱,吃吃喝喝。

吃是一种最淳朴的文化,搅动着缠绕的烟火气让生活简单而温暖。相逢不问你好,而是吃了吗。每天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是三餐吃什么,不熟悉的人吃个几顿饭就能成为好朋友。而好像热爱吃的人都天真,把心扎在吃里,就没了功夫去计较人世的七八琐碎,就自动忽视了人心的阴暗潮湿。

高中有个同学,爸爸像个小孩,尤其在于吃。她跟爸爸都喜欢吃猪蹄,但是那天只买到最后一份。爸爸趁她睡觉,偷偷蹲在厨房啃猪蹄,不成想被起来上厕所的她撞见。那一瞬,她的哭笑不得远远大于气愤。大学有个妹子无肉不欢,饭桌上吃的津津有味从不搭理,跟她说话最好的方式是,夹走她的一块儿肉。可爱的护食儿者,活得真真实实吃得热热闹闹。

在家看圆桌派,聊火锅。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陈晓卿说起火锅来,两眼会放光。难怪舌尖和风味里,吃拍的是如此动人。因为最真诚的热爱。

于我,人生两大热爱,汤和米线。喜咸喜辣,有人劝少吃盐,也劝少吃辣,听过笑笑不说话。与其说是倔强的坚持,不如说是快乐的延续。为什么爱米线,口感刚刚好,面太黏糊粉太冷清。唯有米线,入口爽利,又不胶着。配上独特的汤汁,混杂香美浓烈的辣椒,真是能够感染一整天。

刚好有几个身边人,也爱米线,所以开心的是吃饭可以热热闹闹。谁听说哪里有家好吃的米线,都会互相转告,然后随时约上一二人,找寻惊喜。米线跟米线也不同,每一家能被大众认可的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有的讲究汤底鲜美清爽,有的另辟蹊径麻酱入料,有的口味浓郁胡椒主打,当然米线也分粗细软硬各色口感。

常常从城的一头到另一头,只为一碗米线。也常常集结一群人开车个把小时,去到一家多年的老店,坐下就把店子都占满。吃的满口油香,抬头都是相熟的同伴,这感觉真是好。

常常听人说不将就,其实首先从吃开始吧。不喜欢的不用为谁改变,喜欢的也没有什么人挡着不让吃,可以吃的不一样,重要的是吃的开心。

毕竟,人生很长,吃喝是头等大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