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为你加分职场好习惯
好的职业习惯,是一种惯性,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锻造一个人的知识和方法。习惯,不需要强迫症,也不需要功利心,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不仅对工作有帮助,对我们的生活也会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影响。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对工作/生活都很有帮助的10个习惯:
1.收集细节,尤其别人说的和你看的
比如你并不懂卡车,但会听到有丰富运作经验的朋友讲一台XX型的重卡,满负荷运转,一年要换12到18条轮胎;有人会告诉你,他用什么办法把运输中的风险转嫁给运输司机……随身携带的小本和笔、Gmail、Evernote,都可记下来。点滴积累,假以时日,会成为系统的知识。
2.反复确认
做任何事情都要照顾到每一个细节并反复确认,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里面包含有许许多多的节点,要确保所有的节点都正常并且一直正常,才可以完成任务。现在的毕业生太“自信”了,觉得什么都简单。但你让他组织一个活动,结果通常会很崩溃。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忽略了那个。要有一种能在脑子里“虚拟”整个事件过程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可能出问题的点,而不是以一种逃避的心态觉得“没必要想这么多,累不累啊”。
3.做事做到位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你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先考虑结果,一切都以这个结果为导向。其次考虑你的配合者,你的结果和过程是否满足所有和你配合的人的需求?而不是像考试一样你很努力的做了80%的试卷就能够得到80分,实际上很努力的做了80%的工作,得到的是0。因为没有完成工作。任何事情都是你的名片。你不可能同时出现在许多地点,但你做过的事情可以。
4.整理知识和文档
将资料和笔记都存在电脑,文件夹分门别类,每个文档都包含三要素:主题、时间、人名。三要素具备,在某个日期,某人,拜访了某个客户。只要文档标题中体现了关键要素,在电脑中进行全局搜索时,会出奇的精准。按照一致的标准建立文件夹、撰写文档标题。
到了云笔记的时代,传统的文档整理方法依然有效,但云笔记的架构会减少资料存档的层级。每一条笔记都可以设置多个关键词,便于整理和检索,减少笔记和笔记本的层级。
5.与外界的交流
在一定的前提下,不建议频繁参加同行业的聚会和会议。原因很简单:保持清醒。你是业内人,但是一定要保持一个置身「界外」的心态和状态。反过来,跨行业、跨领域的小范围交流,值得多参加一些。遇到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思考方式,分享对彼此领域的兴趣和观感。
扎实的专业经验容易使人陷入误区,和一堆自以为拥有扎实经验的人在一起交流,这种思维误区会无形放大。只有和不同领域的人在一起,不分菜鸟、老鸟,一个人才更容易发现自己不是那么十分正确。
6.建立驳杂的知识体系,再做「拼图」
查理▪芒格认为在知识上要触类旁通,用广泛的、跨领域的知识,辅助你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组织行为和心理学上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把握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模式,做出有助益的预判;历史和人类学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在特定语境中的行为,尤其那些异常行为;基础的财务知识,有助于我们在参与经营分析会议时,更好的理解财务报告,能提升与财务人士的沟通效率;拥有文艺百科类的驳杂知识,能提升人际交流的趣味性,对个人而言,拥有见识和拥有趣味,总是互为增益的。
主流的知识需要积累,旁门左道,或许也值得关注,如果精力充足的话。善用微博、微信、BBS等渠道,搜集小道消息、八卦,搜集由一线人员分享的数据和事实,然后自己做筛选,去伪存真,碎片也可以拼出全貌。可以称之为「炼金术」,也是弥补不参加业内活动的损失。
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重要的一步是「脱水」。每月留出一两天时间,闭门、手机静音。对近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再次阅读,雷同的内容进行合并,多余的段落删除,精简再精简,留下具体的数据、经验之谈和案例。
拥有驳杂的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一个人静思,或做思维导图,或与人头脑风暴,将各种碎片「拼接」起来。「拼图」的结果,令人惊叹,日复一日,人的思维和直觉,越来越丰腴。
7.想尽办法
很多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会在工作中碰壁,一旦领导问起很多人会说“我努力了,办不到不怨我,没人教我怎么做”。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应该想想我们真的尽了自己最大的力了吗?真的只有眼前这一条出路了吗?因为任何企业都不需求一个只会为自己找借口的员工。
8.虚拟人生
《忍者神龟》其中一个片段是,达芬奇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无能为力,然后他说“如果是米开朗基罗在的话会怎么做?他一定是这样这样这样这样。。。”然后他就完成了事情。留心观察周围比自己牛的人,观察并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睡觉前YY一下自己做他今天做的事情。这样在大脑中就储存了多个人的拷贝,遇到某件事情,自己就会想应该派谁来完成,然后把自己虚拟成他的样子。除了与你无关的专业性技术问题以外,大部分你所面临的问题都有某个人可以简单解决。比如客户不签合同,A是一个擅长“催单”的销售,你可以完全的学习他,只不过你在同事眼中突然变了个人而已。哪怕是技术问题,比如手术的时候突然大出血,你也会像老教授一样泰然一笑,说怎么发大水了?然后淡定的看一眼血压,说:死不了。然后按照这个老教授的习惯,先XXX再XXX。前提是你跟他的时间足够长,足够了解他和你的工作。
9.清空自己
周期性的让自己处于「空杯状态」,反思、否定、归纳,再上路。这个过程,我称之为「知行合一」,做正确的事,做你反复思索后笃信的事,不是盲从,不是屈就。当然,这样做,必然要经受比常人更多的曲折和险阻。但有意义。
10.有底线
生意上的来往,不一定要真,但必须诚。
可以说假话,可以偶尔吹牛逼,但要努力去实现。
虚实是一种策略,但信用和信任会是一种长期的价值投资,无捷径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