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度写作读书营 430天一起读写作 打卡 拿奖学金齐帆齐微课简友广场

清明节背后的故事

2021-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寸星光

[ 齐帆齐年度写作营第 22 篇 | 主题:清明相关 | 1100字数  共累计28350字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到清明节,相信大多数人的首先想起来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了。还有都比较清楚的要祭祖、祭扫等。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清明节这背后的故事。

清明节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节日也是节气。古时也称为扫墓节、植树节、鬼节、踏青节等,还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共同组成中国著名的“三大鬼节”。

起初,清明节只是一个节气,民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那么,这种春耕的节气,怎么会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这背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据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最得宠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能继位,不惜施计害死了太子申生。此时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谋害,就带了贴身臣士逃出皇宫,从此流落四方,另取谋程。

在重耳逃亡途中,部分随丛经不起环境艰苦,相继离去,只剩下几个忠心的臣士。有一天,走到一处荒山野林处,食粮尽断,重耳连饿带乏,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叫介子推的的随从,为了救重耳,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一块,煮汤后给重耳吃,救了重耳的性命。

而后历经十九年的艰辛困顿,重耳终于重返朝中,成了君王,即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继位后,大加奖赏有功之臣,却把介子推给忘掉了。然后自然有耿直之士为介子推鸣不平,而介子推则批评这些人恃宠贪富,带着老母亲,打包东西离开了。这事儿终于传入晋文公耳朵里。

晋文公恍然又羞愧,立刻派人去传唤介子推,却找不到其踪迹。有人说介子推躲到了一处山林,可诺大山林,人迹稀少,根本找不到介子推二人的踪迹。有的人建议放火烧林,介子推就能自动出来了,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未见介子推出来。后来有人发现介子推和其母亲在一枯柳下已被烧死,背靠一个柳洞,洞中留有一团衣襟,展开一看,是一封血书,血书曰: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泪如雨下,恸心万分,把介子推母子敬葬于柳旁,并把该山改名为介山。第二年带着大臣到山上祭奠介子推,发现柳树居然复活了。遂把复活的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在山上建立了祠堂,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徒步到子推墓前扫墓祭典,以表衷情,这一天全国大忌烟火,只食寒食,大祭亡灵,用以纪念子推的忠魂,表彰清明,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这也便是清明节的来历。


这之后,清明节就不止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节日,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矛盾特色的节日。


[ 齐帆齐微课第 22 篇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