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

《有善有恶意之动 - 阳明心学的价值观》

2020-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超_8b2f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如果一个人能致良知,它必然成为一个诚信、干净、敬业的圣人。

龙场悟道后的十余年里,他始终在“静坐”

不能致良知有两种表现:

  1. 懒得致(被习俗遮蔽的太久)
  2. 没能力致(第一种顺势发展下去的结果)
良知犹如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
主人翁沉疴在床,奴婢便敢擅作威福,家不可以言齐矣。
若主人翁服药治病,渐渐痊可,略知检束,奴婢亦自渐听指挥。
及沉疴脱体,起来摆布,谁敢不受约束者哉?
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

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知行本是两回事,怎么能合一?
知行就是一回事,我说‘合’都欠妥了。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知识,而是良知。

为何提知行合一?

如今的人都把知行当两回事,所以当产生了一个恶念后,虽未去做,也就不去禁止。我主张知行合一,正是要人明白,\color{red}{一有念头萌发就是行了}。若产生了不善的念头,就把这不善的念头克去,并且需要完完全全地把它从胸中剔除。这就是我提‘知行合一’的主旨。

“一念发动即是行”,发动念头的是良知,所以这句话就是:良知即是行,于是知行合一。善念发动时,我们要保持它;恶念发动时,我们要祛除它。王阳明提“知行合一”的终极目的还是让我们去人欲,存天理,不能有一丝恶念存留心中。

王阳明还说:“世上的人都外衣冠而内禽兽,心理不一、言行不一、我太恐惧这样的事,所以揭‘知行合一’之教。”

王阳明深深忧虑的

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知行不一
知行不一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行为,它还是种人格缺陷。我们不听从良知的命令去行,知和行由此分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一套,背后一套,这是典型的双面人,人格分裂。

良知感应神速,无需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就是说,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时都能快如闪电地得出正确答案,得到答案,知的同时毫不犹豫马上去行,就是知行合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