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不仅仅是帝王心术----读韩非子感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长衫造纸农_bc15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这首汉乐府,表现了士人对人生理想的憧憬,也有壮志难酬的心酸。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属于自己,士人的一生,已经献给国家,献给天下,士人的使命感,让士人愿为自己心中的天下付出一切。

        整个春秋战国,就是一部士人面对礼坏乐崩现实做出的一次次抗争尝试的改革史,而韩非,就是春秋战国的思想终结者。

        初高中历史教材上,韩非子的标签是“法家集大成者”。而在我看来,韩非不仅是法家集大成者,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核心,即为势术法,韩非子将势术法合一,已经超出了法家本身的范畴,更是融合了儒家、道家、兵家、鬼谷门的精髓而成。

        什么是势?这个概念太抽象。

不仅仅是帝王心术----读韩非子感

举个例子,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龙虎斗的画?一般是怎样的布局?无非是龙升空,头和前身下垂,形成俯冲的姿态;虎四肢蜷伏,压低身姿,为猛扑做准备。龙虎斗中龙和虎都是一种势,龙为借势,虎为蓄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龙升腾空中,取得了重力势能,下落攻击将势不可挡;虎压低身姿,取得了弹性势能,准备对龙进行绝地反击。只有如此,龙虎斗的画面才好看,才是活的,才是可以想象的。说到这里,大家大概能对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势,就是大环境。在春秋战国的大环境中,儒家逆势(恢复周礼),道家蓄势(不争无敌),墨家绝势(君主民选),而法家则选择顺势(地主阶级崛起)和借势(君主的绝对信任),在春秋战国时期打开了自己的天地,并用自己的学说为这乱世画上了不太完美的休止符。韩非势的思想继承了慎到的“势”并融合了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不动即动,垂拱而治”。

        说到术,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实施办法和技(机)巧。现在上网随意一搜就可以搜出一堆术对吧,在此不讨论。

不仅仅是帝王心术----读韩非子感

韩非子一书中确实提到很多小故事,都是讲术的,如果单独把韩非子讲的小故事拿出来出一本全集,以现代人的急功近利,估计会大卖。在此要说明的是,术不能离开势和法单独使用(注意不是一起吃口味更佳!而是不能单独吃,会中毒很深)。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势就是大环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文要说到的法是社会制度与阶级;术只有在势和法的框架内才可以发挥作用,所以单独讨论术是没有意义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韩非子术的思想,继承了申不害的“术治”思想,同时吸收了名家、兵家、鬼谷门的部分思想,秉持扬弃。

        “法莫如显,而术不可见”,简而言之,韩非的法,包含我们现在的法律,也包括行政法规、规章、红头文件、还有国务院令等等,可以理解为国家颁布的政令。

不仅仅是帝王心术----读韩非子感

法与术是相对的,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辅相成,同时收到势的制约和影响。在韩非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韩非的“明法”思想,直接继承了改革派李悝和商鞅的成文法活动,与管仲、子产、赵鞅的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反应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演变,是激烈剧变时代思想领域斗争、反复的缩影。

        思想家韩非与改革实践派李斯均师承于儒家大师荀子,我个人看来,儒家和法家可以看作是一个学派,只是处于不同时期,人物的主张不同。在孔子时期,儒家还处在维护礼乐的仁礼阶段,当时的儒家主要人物仍然坚信这礼坏乐崩的时代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回到西周的;到后来,刚猛直率的孟子成为儒家大师,孔子那种温文尔雅的、希望通过教化来改变社会现状的主张逐渐不为世人认同,孟子的“民贵君轻”成为时代最强音,为社会变革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到战国末期,儒家的仁和礼思想已经越发不可实现,继而绝望的荀子不再谈仁和礼,而是高喊“王图霸业”,希望能尽快结束这乱世,给人民以幸福安康,便是不负此生;春秋战国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的思想和主张,已经离法家只有一步之遥,只是荀子通向王图霸业的手段光明磊落,而韩非由于吸收了道家、名家、鬼谷门的思想,更加现实、深刻而已。

不仅仅是帝王心术----读韩非子感

        时代不会停步,每个人都不是过客,不是时代的创造者,就是时代的亲历者。诸君努力,吾辈自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