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故事真有技巧这件事
有时候闹书荒,我就去图书馆去把倪匡先生以前的科幻小说拿出来看,我一直感慨这位叫倪匡同时又笔名卫斯理写各种题材的先生,写书的速度几乎快过看书的速度,好在他当年配额没有用完的时候写了那么多,总有我以前没有看过的,那是我的存粮。
里边的一些幻想出来的情节,现在都成了真的了,竟然还能吸引我捧起书来。
把手里的这一本《真菌》看完,忍不住想笑,这位先生也未免太会说故事,他这个故事简单无比,如果换我,三两句话就说完了,一个科学家,被黑暗势力绑架,众人相救未遂,科学家自己发明了一种真菌灭了所有人,自己也牺牲了。小说是受了一种叫做“冬虫夏草”的启发。
可是,就是这么简单一件事,作者他设置了悬疑,让你一路追,哎呀,那又是怎么一回事,那么超人一般的卫斯理都搞不定,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科学家又有什么办法?中间有穿插正邪不分的科学家妹妹神出鬼没对读者动不动扰乱读者视线一下,总之,这么一个简单无比的故事被他说得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害我“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样看到半夜还是要看完。
看完,感慨世界上总是有说故事的技巧这回事。忍不住又想起来另外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倪匡的朋友蔡澜也很有把故事说得精彩无比的本领。一次,听他说关于成龙大哥受伤的经历,就把我彻底吸引,书外边担了半天心。
问题是,那段故事我听过,还是成龙大哥这个当事人自己说的,在采访的时候,但听起来的信息就是受伤了,很重,当时医疗也很让人担心,差点儿就挂了,就这样啊,当时也是觉得成龙大哥很不容易啊。到拍戏都各有艰难的,成龙大哥那么有名的巨星级人物,受伤也不是多么让人意外的。后来,同一件事,蔡澜先生说的可就精彩多了,先是精益求精,一个镜头一定要再拍一次,然后出事倒下,触目的先是满地的血液,从头部流出,然后是意识到人出事,当时是在山区,人抱起来发现没有车,好不容易赶到一个小镇,然后只有一名怎么看都不像医生的医生,就破破烂烂医院开始人命关天的手术,大家心都差不多出了喉咙,在外边等得心急如焚度秒如年的时候,医生出来,大家立即跑上去问病情,结果医生说:病情自己也不确定,面对众人为什么中途出来的逼问,医生说自己烟瘾范了,手术到一半放下病人跑出来抽烟,大家又着急又生气,杀了这个医生的心都有,只是苦于还有一半手术没有结束。终于有人想起来,我们要国际名医约翰逊医生,不是让人去接了吗?怎么不见人,然后被告知,刚才那个非常不靠谱的正是本人。
同样一件事,明明知道啦事后成龙大哥还好好的坐在那里被采访,可还是被他这段讲述搞得心里七上八下,跟着主人公命悬一线一般。看,原来表达能力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可能每个人都回说话,但把话说好是一种技术活儿,不说别的,只是把一件事情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就是一种本领。像别的本领一般,需要学,需要练。
但是现在,时代再变不是吗?变到如今,我们的阅读和表达,大都变成了一种动态的视频,或者静态的图片,那叫有图有真相,我们还需要这种纯粹语言的表达吗?不如用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来比较一下文字与视频的表达效果。就传达信息的结果而言,我们如今立体动态的视频未必就能胜出。
比如就武松打虎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如果现在人要传播这件事,会做什么?拍个视频,发个朋友圈,取个名字“夜路惊魂”什么的,然后那是晚上黑漆漆的,视频又不见得专业,一段树的影子,人和老虎的影子晃呀晃,然后没了。因为不够清楚,也未必多少人注意,就浪费了这个题材。就算专业,换成电视剧里的场景,我们都看过,看了也紧张也兴奋,但那并不这一个故事传达给我们的全部信息,全程的完整的信息到现在还锁在原著的那一段文字里,原文作者已经决定告诉我们这一段故事了,但他紧张起来先让我么充分放松,他先让武松去喝酒,和店小儿闹一闹,充分展示给你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不是?然后让人离开市井人情,跑到老虎地盘,状态是醉酒,时间是黑夜,人不属于野间动物,老虎是,总之让你正常思维差不多到人稀里糊涂被老虎吃掉才正常的时候,作者才说,OK,注意敲黑板,打虎了,然后一开始唯一的武器哨棒就断了,到你差不多要从心里喊:完了完了,这下死定了。他才开始让武松正经打个老虎,一遍看下来也不是看一个故事,是身临其境一般,随着主人公经历一次虎口逃生,和命运惊天大逆转。叙述原来是这样的一种能力,什么时候什么人出场,说到哪里什么人插播,场景描述停顿到哪里?情绪差不多调动到几分?我们每个人会的只是说话而已。
本来,把话能说清楚这种事j就不普及,所以我们语文课上练习呀练习,有的还本来就练习偏了,但多少好一点儿,现在,就有越来越弱化,因为现在交流工具太先进,比如有人问,你在哪里?以前没有视频没有图片,就只能自己描述,在什么地方,前后左右有什么,什么样子,然后另一个解码还原,这对于语言表达是一种练习,现在传一张截图,那个过程就全避免了。以前我们问:昨天发生什么事?然后会听到叙述,有描写有议论,都是句子和语言的整合啊,现在好了,我转发彼此邮件给你,我发截图?于是一切都省了。
所以看看我们的生活,有朋友看山回来,问山景可好看吗?回答:好看。然后再问,就,我发照片给你。没有再对我们说:那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有人看水回来,照片和真好看之外,也再说不出来一句“满目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如果有一天这样的语言全部不再使用,不再出现再我们的表达里,我们再也没有了使用它们的必要和预警,就算我们的景色再美丽十倍,我们的生活再富足十倍,终究还是生活在乏味无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