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挑战(1)】三月的力量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是价值感,一个是归属感。
价值感来自于被肯定,归属感来自于被爱。
——摘自网络
终其一生,从小到大,从幼到老,我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咿呀、奔波……千人千面,万人万解,大家各自奔赴的终点各不相同,但梦寐以求的理想方向总是殊途同归,我想定义为“存在感”,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出于对人有植物性的认同与偏爱,我认为我们身处“大自然”,在这里,生长着一株株植物,有些植物虽然属于同一系列,但绝对找不出相同的两片叶子。然而,所有植物都需要阳光、氧气,这是我们生长的力量。
三月,在一切进入正轨的时候来临,意外的是今年的社交平台少了许多“三月,你好!”的感叹,而多了些许各行各业要在“春天,加油。”的广告和鼓励。各种“云”形式的活动逐渐不再是没有办法的选择,面对面的交流慢慢活络了起来。今天我们来到另外一所学校参加学习,守完午休,带着一点困意打车前往。我们坐在前面几排,本以为中途会犯困摸鱼,没想到长达三个小时的无缝连接我们还是听了下来,如最后环节中专家所说,这是非常扎实的一下午。从早上开始纠结怎么写今天的小作文,上班路上看到了最上面的这句话,截个图,说不定能用上,到了中午还是没有灵感,管他的,还有大半天。下午听完一位听说是成都市第一名的老师的课,我忽然有了一点灵感。
我的笔记本上,除了记下上课的一些细节,我在旁边写下了三个我真真切切在这位老师身上感受到的力量,平时听课很少会自己写下这样的感受。
课前“拉拢”人心。我觉得这是我最不擅长的事儿,因为需要用到语言的艺术和充沛且外放的情绪。这位老师没有用特别夸张的动作,但是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因为,学生从老师的问题里感受到了被关注,在回答问题时感受到了被肯定。
让生活和课堂真实地联系。这节课是《辨认方向》,书中不是没有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情景图,但是老师选择了真实的地点,并且与这些孩子息息相关,看到自己所住的小区出现在课堂上,当然会兴奋了。学生从老师的设计里感受到了被关注。
句句有回应。表扬学生的回答是我们的必修课,但是我应该还在求索之中。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是想要的答案,她都会用专属的语言来评价,即使在我们看来有些浮夸,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感受到了被肯定。
以上三点,都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存在感,接近两个小时的数学课,竟然也能坚持到最后,最后的活动还有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我想,这可以说是老师赋予的力量吧,或者有更准确的说法,老师的力量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同时,老师也在学生身上汲取了力量,如此往复,才是良性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