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很好很好的《道德经》翻译-《老子通释》1
2023-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慧不慧
中华文化如宝库版,越来越感觉到那些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就是太经典了。
《道德经》短短五千字,浓缩千年的智慧在里面。
我也很早就开始看道德经,有事无事就拿出来诵读几句。
每一章节都希望自己能够仔细阅读,理解并且背诵。正因如此,便定下了一周一章的节奏,
从只会只知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到目前,哼哼吃吃的读到三十二章。
回顾节奏,根本不是一周一章,而是几个月才读一章。
昨天在师大的小书店翻到一本余秋雨的《老子通释》,黑色的封皮沉甸甸的,随意翻开看了看,以为内容仍然是知道很好但读起来费劲的样子,没想到眼前一亮。
书中最后不仅有余秋雨老师行书全帖,每一章类似散文的解读,还有兼顾到美学的翻译。这个翻译真的保留了老子本身原文的精炼简洁,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
后续我想在这篇文章里,把翻译整理出来,有事没事读一读好懂的语言,更有助于我用我的方式接近《道德经》这部经典。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余秋雨翻译】
道,说得明白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名,说得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名。
无,是天地的起点。
有,是万物的依凭。
所以,我们总是从“无”中来认识道的奥秘,总是从“有”中来认识物的界定。
其实,这两者是同根而异名,都很玄深。玄之又玄,是一切奥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