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坚持”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28人  疏影橫斜

当被问到“你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的时候,我总会语塞。搜索一生,仿佛有很多件事可圈可点,又仿佛没有一件事值得一提。

漫谈“坚持”

有调皮的同学顺口就给出答案,说坚持最久的嘛,诸如吃饭啊呼吸啊等等。初听觉得纯粹搞笑来了,可回头细细琢磨一番也深感不无道理呢。呼吸吃饭之类看似普通得不能最普通的日常之事,却都是关乎生死的重大事情,试想这哪一个能不坚持呀?几天不吃饭可以,谁还能十天半月不进食的呢?呼吸就更不待说,谁可须臾离之呢?不仅不得不坚持,为了更长的寿命更高的生命质量,还都得努力好好坚持着呢。比如要合理饮食,吃得更健康营养,要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总之,人生路漫漫,努力让自己可以在这人世间吃得更长久呼吸的更长久,也不是一件易事呢。

漫谈“坚持”

所以不同的人拿到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会五花八门。可以是坚持一份职业,认同一种身份,维持一段关系,或者业余兴趣爱好等。

就我个人而言,要给一个确切的答案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特别是业余的兴趣爱好,从小到大也鲜有坚持得长久的。总是笨熊掰玉米棒子,摘一路,扔一路。

保有时间最长的身份,应该是做女儿和做母亲。这是我生命渊源的来与去处。尽管两头都没有做好,但他们也没有谁敢轻言休了我。毕竟,这层身份与生俱来,剪不断理还乱。要是细细道来,那就得写成和长长一生一样厚度的文章,估计也难穷尽这父母子女之间前世今生的缘分与情愫。赶紧打住。

漫谈“坚持”

保有时间最长的职业,就是做一名教师了。大学读的就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名教师。尽管后来又有脱产深造的经历,但最终也还是选择了继续做一名教师。也想不出自己离开了学校还能干点什么,别的本事也没有。再说,这也是我喜欢的和擅长的。

我常跟学生说,我多么幸运,能干一份自己禀赋与兴趣相结合的工作。我也常鼓励他们,努力去找到自己兴趣与天赋的结合点,然后终身事之。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早就超越了我们那个年代不得不为稻粱谋的职业选择束缚。做自己喜欢的,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你就会乐此不疲,就会锲而不舍。

我也常跟学生讲,自己喜欢做老师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可以在“铁打”的校园中迎来送往一批批永远青春活泼的学子。与年轻的学子在一起纵论古今笑谈天下,是何等可乐之事呢?这样我从小到大读的一肚子的书就不会发霉腐烂了,面对如今海量信息的学生们,我还常常得搜肠刮肚甚至临时抱佛脚。这份职业逼着我日新,日日新,不敢懈怠。翱翔书海,退可回望人类文明的经典圣殿,进可关怀天下怜惜苍生,虽皓首穷年亦九死无悔,其乐无穷。

另外一个喜欢这份职业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又一群知书识礼又情感丰富的年轻人。课堂上是师生,课下就是朋友。我的每一点输出都能得到有温度的回应,无论是课堂上的思想交锋还是课下的情感交流,甚至毕业以后的信息交换,都是生命个体间富有热度和温情的互动。所以我也常会毫不掩饰地向学生表白:多么庆幸当年大学毕业没有选择去工厂生产螺丝,要不成天面对那一堆堆冰冷的铁家伙,我的人生该多无趣呀!

因为常与年轻奋发朝气蓬勃的学子在一起,也因为几十年从未离开过校园,所以半生走过,我心依旧少年,未觉两鬓斑白就秋声已至。

漫谈“坚持”

至于业余兴趣爱好之类,实无所长。

年少时期,家境清寒。上学之余,有忙不完的家务和农活等着自己干,要帮父母分忧。记得最多的时候,父母种了十亩农田,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作为家中的老大,我偶尔的一两次懈怠偷懒,都成了记忆里父亲粗暴的殴打,那种痛楚一直回荡在生命里。所以在那样的环境下也难得发展什么兴趣爱好,不像现在的孩子可以培养各种才艺。不过,那时跟着大孩子们一起做的各种游戏也浓墨重彩地沉淀在了年少时的记忆底盘上。比如推铁圈、鞭陀螺、击木棒、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等,即便今日忆来,亦有无穷趣味,当年欢乐,犹在耳际。

记得因为爸爸是老生产队长,队上订的《江西日报》,有好多年都是投递在我们家的。村里多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报纸来了也没人能看也没人愿意看。所以在刚刚开始渴望知识的年纪,在知识荒漠的环境中,这极大地满足和成全了我。我每天从头版头条一直读到报尾,甚至连广告和夹缝都不放过,对于文艺文学版更是爱反复细读,可以说如饥似渴。这就是我的课外阅读。如今回望,我深感小学初中那么些年天天坚持阅读的那份报纸,对我一生影响很大。

最明显的影响反映在我求学阶段各个时期的作文水平上。小学五年的班长兼语文课代表,初中高中的语文课代表。我几乎包揽了从小到高中的所有校级作文比赛的一等奖。初中时期,把比我高一年级的校长的儿子都比下了。大学时期,180人合上的中文系大课上,写作课老师常常念的范文也少不了我的。虽然说那只是小圈子里的殊荣,但于我就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也给了继续前行的底气。应该说历次作文中的很多观点和词藻都得益于这份报纸的滋养。上大学毅然决然地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冥冥中估计也是得了它的牵引,是它熏陶了我的阅读习惯。

那时的另一习惯,就是听收音机。如今已经不记得爸爸当年是如何舍得花费那么一笔不菲的价格,还想尽办法托了在国营商店工作的表亲买到了一个收音机。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蓝白相间的收音机。读报需要静下来有闲暇时间,而听收音机就不一样。现在能想起最多的就是放学后,小小的自己在屋后檐下和厨房里一边细细切猪草,摘菜做饭,一边听收音机的情景。傍晚的《小喇叭广播》,午间的《单田芳说书》,包括新闻以及各种文学类的朗诵节目,都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潜移默化间,也给了我不少的熏陶。

行笔至此,忽然意识到,那份党报和那些温暖有爱的声音陪伴,大大减淡了我年少时期生活底色上的凄苦。虽家贫不觉苦,虽劳碌不觉累,终是因为有那么一些超越自我当下生活的力量在慰藉和呼唤着自己,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我生活的诗和远方。

没有像现在的孩子那样需要被父母逼着去读书,似乎我从小就有一股要走出去看大千世界的梦想。记得小学一年级我的启蒙老师刘老师第一次来家访,就对我爸妈说:放心,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吃笔杆子饭的。意思是说将来的我会脱离农民身份去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以去干的体面工作。并没有如现在大家说的拿笔杆子就是要当作家之类的。当然,作家之梦,小的时候也在头脑中偶尔闪现过,但读完中文系之后就差不多熄灭了。因为读过太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知道了要抵达一个作家的头衔,那得有多好的天分和多努力的付出。我自觉两者都欠缺,所以也就没有了不自量力的愿景。这是外话。

可想而知,双双文盲的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当时听了村里先生的这句话是何等的喜出望外,欣慰不已。所以后来在不少同学读到初中就因为考不上高中抑或因家境贫困被家里逼着辍学的环境下,爸爸屡屡信誓旦旦拍着胸脯给我吃定心丸。他说,你放心去读,只要你有本事读书,爸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你的。自己心中有梦,加上父母的全情支持,得以让我心无旁骛地读了一些年书,完成了求学生涯,也为自己争得了可以堂而皇之读书的一生。所以应该说,我是幸福的,有文字和文化相伴一生,夫复何求?!

漫谈“坚持”

高中的几年有高考压着自然是过得最枯燥的。但因为有文学可爱,内心也还是丰盈的。现在能想起的高中生活情调,似乎就是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自己亦像撑着油纸伞的江南雨巷妙曼的姑娘,丁香一样飘过高中,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进了大学,有个藏书富博的图书馆,有如鱼入大海,好不痛快。大一的一年,泡在图书馆读了一年的鲁迅和禅宗(现在想想也不知怎么让二者兼顾的)。得了不少鲁迅先生“横眉冷对”的真传,所以从年轻至今,遇坏人坏事也多刚直不阿,目光犀利,要投以“匕首短枪”。“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我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是高中语文老师写在奖给我作文竞赛一等奖的一本软皮抄的扉页赠言。读完鲁迅先生的作品后,我就更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理性的自我认知和反省自新,是我行走于社会的护身符。既不妄自菲薄,亦不自傲自大,清醒理性地活着。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悲悯情怀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胸襟,都把我一个小女子养出了大丈夫的浩然之气。自觉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活得好不痛快淋漓。

禅宗的当头棒喝和直指本心,“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无挂碍,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也让我得了另一种人生智慧,以眼观鼻,以鼻观心,专心专意做手下的事,专心专意做自己,少了多少人世纷扰,清净自在。当然,我无意于世间事的后果就是世间事也无意于我,正好。

大二报了个小提琴班,惊艳于老师拉出的音色,暗下决心,将来自己也要拉出悠扬的旋律。老师还指定我当了班长。记得当年还跟着老师带着小提琴班在一场全国男篮邀请赛的开幕式上演奏助兴过。每每白衣长裙抱琴从校园穿过,让外系的男生误认作艺术系的女生。我抛下一句更正“中文系的”,飘然而过,内心几多得意。

可惜,毕业后就没有再练琴,我的小提琴水平也就一直止步在当年“呕哑嘲哳难为听”的地步。D弦断了至今也没有续上,看看将来老年大学能用得上否。不过,对小提琴的热爱却从未停止过。读硕士时,密友敏送我的一盒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的《梁祝》,我保存至今。前些天带女儿江边散步,遇到一业余乐队,有人刚拉了几个音符,我就脱口而出“风流寡妇圆舞曲”,女儿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立马得意爆内幕:当年可是小提琴教程的基本练习曲哟。

那时的大学生没有电子产品可消耗闲暇时光,于是织毛衣织围巾就是女生课下的日常。我们宿舍八个女生,多心灵手巧者。我深感她们织出的毛衣赛过现在奢侈品服装店里的任意一件。当然,我是例外。农村出来的妞,粗手笨脚,编织书上的花样针法,复杂图案,各种间色,实在不是我应付得来的,不如读书。所以毕业装了半箱子各种毛衣的半成品和剩下的毛线团回家。妈妈亦不是手巧之人,所以也没办法帮我接续复活这些半成品。估计现在还在老家的某个角落的漆黑箱奁里躺着,真是可怜当时无数钱。

后来初为人母,在好友的指导下,用最简单的针法和最简易的图案,也勉强完成了两件有小狗和小鸭图案的小毛衣,向女儿表达了一位母亲能表达的最伟大的母爱。上周女儿清理衣柜,还拎出了那件鸭子图案的小毛衣跑到厨房门口给正在做饭的我看了一眼。还以为女儿要扔掉了,餐间问她,她说岂能呢?是啊,这粗笨的手工背后编织进的是一位年轻母亲的多少柔情蜜意呢。不知女儿会不会把它当成传家宝传世呢,暗自窃喜。

漫谈“坚持”

前年手术后,住在闺蜜晖北京的家中养病。为了辅助恢复胳膊的力量和打发长昼永日的无聊时光,晖在网上帮我订了一套三个青花瓷图案的十字绣抱枕。接下来的几个月我饶有兴致地投入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完工后还特意去宜家配了几个鸭毛枕芯填充。现在放置床头,俨然成为了心爱之物。这一针一线里,有多少病中的苦楚追忆,又有多少劫后余生的希望在啊。

最近两年,开始跟着老师学习书法。虽然平时用功不够,但看老师挥毫泼墨之间的那股文雅劲却自有一股追及千古文人墨客的气质在。余虽不逮,唯愿追慕。

目前刚刚开始学习摄影。勇气是源于一业余自学成才的朋友。他工作之余坚持拍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已然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正式会员。我没有要达成他那样能力的企盼,只求能用镜头自由地记录我目之所及的美好。

其实要学摄影最初的一个原因,就是为把花草树木拍清楚好看些。去年秋天我开始跟随好友QQ正式成为“浙江山野”的一名会员后,跟着浙江农林大学和杭州植物园的老师以及山野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识辨常见的花草树木和鸟兽昆虫。每每看到眼前不认识的草木虫鱼,就会自然地拍下来发图到群里咨询。那种日积月累的感觉也是相当好,对身边的花草树木由陌生而熟悉,渐渐亲切起来。出门散步,即使走在无人的地方,有熟悉的花草陪伴,自是趣味无穷,丝毫不寂寞。何况夫子谆谆教诲我们要多识草木鸟兽虫鱼呢。儒家讲天人合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多和自然做朋友,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漫谈“坚持”

拉拉杂杂絮叨了这么多,几乎穷尽一生,光就兴趣爱好一项而言,确实没有什么是始终坚持不渝的。有的是世异时移,比如读报和听收音机,现在一个手机就都替代了。有的是能力和毅力所限,比如说拉小提琴和织毛衣。但细想,又没有一项不在当时甚至日后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抑或左右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没有能够坚持的“坚持”,都是我生命每个当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这些选择,构筑成了我的生命骨架与血肉,使我成为了我,过去的我,今天的我,以至于未来的我。

漫谈“坚持”

人生是坚持与选择的结果,愿生命充实而美丽有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