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散文集日更达人联盟简书会员优秀文集

一生做好三件事——《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52章

2019-06-18  本文已影响48人  乐道也

这三件事,耗尽了孔老师一生心血,无怨无悔,忘我付出

孔子说:“默默牢记在心里,好好学习不厌烦,教书育人不倦怠,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之二

人生就三件事最重要,生活、学习和工作,用什么态度与方法去处理、应对,这是谁都想弄明白的事情,瞧瞧孔子是怎么说的,这可能是孔老师自认为最值得称道的心得体会了。

第一件事,“默而识之”——这是对待生活。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只要醒着,眼睛就会睁着,耳朵就会竖着,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身边发生的各种事。看见了,听见了,孔子是怎么对待的呢?“默而识之”。闭上嘴不说,只是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默”即不语,不说话。“识”通“志”,记、记住。读作zhì,跟“志”字同音。也有人把“识”解读作“知”,叫做“不言而心解”,就是嘴上不说,放在心里去寻找答案,其实跟记在心里意思也差不多。

孔子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在心里干嘛?是用心慢慢去体会。这是把客观世界的影像投射、深化到自己内心的过程,把外部世界的观照与内心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让自己的心去理解,去体验和领悟。

“默而识之”,不同于听课、背书、记笔记,它是一种与人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涵养个人学识修养的功夫。看到各种社会现象,听到各种观点纷呈,都要以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不要争论,只是默默记下来。通过内心思考,通过调查研究,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对于不同的声音、刺耳的观点,记下来不是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而是拿过来,提升自己的能量。这样日积月累,分辨力、决断力就都会大大提升,看待问题也就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和理性。

第二件事,“学而不厌”——这是对待学习。孔子是个好老师,同时他更是一个特别好学的人。在《论语》中,“好学”二字就出现了16次,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泰伯篇》)。从这些话语里,可以看出孔子非常自觉地以“好学”要求自己。孔子一生把学习看得最重,处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是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孔子之所以重视“好学”,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所以必须依靠后天的“好学”。

孔子从小就喜欢学习,但他既没有在固定的地方学习过,也没有拜过固定的老师,孔子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学习来的。他说过,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卑贱的技艺。“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篇》)从《论语》中可以读到许多孔子虚心学习求知的事迹和言论,如“子入大庙每事问。”(《八佾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等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是没有学历的,他是在自学中不断成长,走向成功的。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绝非天生如此,而是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才得到的结果。正因为这样,他才能成为中国人的“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厌”字有两解,一是满足,一是厌倦。这两种状态都可以跟学习这档事配合起来使用,所以对“学而不厌”就产生了两种解读。一种解读为:努力学习而不感到厌烦。强调学习是人生修炼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个快乐人生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老师从《论语》开篇第一章,就是这样教导同学们的,所以“不厌”就是对学习永远感觉开心快乐,不厌烦。

另一种解读为:坚持学习而不满足。理由同样是孔老师的榜样,孔子强调要“多闻”和“多见”,他对学习从没满足过,无论他已积累了多少知识,他都感到学无止境,像患有知识饥渴症似的,不断渴望着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不厌”就是对学习好像永远吃不饱似的,不厌足。这样解读当然也说得通,但感觉上还是离孔子的为学思想差了一点。孔子在《雍也篇》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强调学习主要是一种快乐,以学习为乐这种感受最为重要,是“学而不厌”的主要动力。快乐地学习,才会不厌烦、不满足,才会有恒心坚持。

第三件事,“诲人不倦”——这是对待工作。孔子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圣人,圣人的光环都是后世的读书人和统治者给他套上去的,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尧和舜。他自己的定位,就是一教师,把教书育人看作是自己的天职。由于不断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样就有了一肚子学问,就可以去“诲人”了。“诲”是教导,“人”指学生,当然也包括愿意听孔老师“诲”的其他人。我们在《论语》中看到,除了自己门下弟子,还有许多校外人员纷纷向孔子请教,孔子一般都是来者不拒,认真地“诲人”。

不过同学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智商、情商参差不齐,差别是很大的。很多时候,“诲人”并非一“诲”而成,所以孔老师强调要“诲人不倦”。“倦”是厌倦、不耐烦。当老师的,如果对自己的学生感到厌倦了,不耐烦了,那往往就要开始“毁人不倦”了,把调皮捣蛋有个性的学生全都“毁”掉了,也把最重要的“诲”字丢掉了。

孔老师不是这样,他教书育人从不疲倦,从不懈怠,更不会“毁人”。有时生气了也会把学生大骂一通,但从来不会去伤害同学的人格,更不会搞体罚。孔子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来自对“求仁”使命的担当,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热爱到几乎忘我,只问耕耘,只知奉献。

谈过了三方面的心得体会,孔老师最后说:“何有于我哉?”前三句是客观陈述句,这最后一句是表反问语气的宾语前置句。

“何有”一词,古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含义,因此对本句的解读,历史上一直存在分歧。第一种看法认为,孔子凡是说到“何有”,都是表示“不难”。“何有”是“何难之有”的省略,其语法结构与人们常说的“何罪之有”相类似。“何难”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前置宾语的标志,即有何难。照此理解,孔子此话的意思就是“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难呀?”一点都不难,平平常常,小事一桩,看来孔老师还是有点小得意的。

但也有人认为,根据孔老师的为人处世,以及本文的语境来分析,这样说辞感觉太骄傲了,似乎有点不符合孔子谦谦君子的一贯风格。于是有了第二种看法,“何有”解作“有什么”。这种理解是直接就词语本身作解释,不去追究“何”后面是不是存在难与不难的问题。意思是“除了这些之外,我还有什么呢?”啥也没有,一生心血都耗在这里了,就只有这三件事,认真记、认真学,再加上认认真真地教书而已。

另外还有第三种看法,把“何有”的“何”,意思稍作变化,解作“哪些”、“多少”,侧重于表示“程度”。译为“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或“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呢?”表示虽然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还要继续努力,以求达到更加完美,用这样的语气一解释,一个谦虚谨慎的老夫子形象顿时树立起来了。

其实从孔子一生经历来看,认为孔子骄傲也罢,谦虚也罢,两者都不适中,没抓住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自我表扬或表示谦虚而说这些话。因而,也许只有第二种解读才是最妥帖的:“我还有什么呢?”那种洞察世情的洒脱,那种无怨无悔的追求,那种忘我奉献的付出,一切尽在“何有于我哉”的无穷意蕴之中,让人们久久深思。

本章前面三句都是成语: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稽》:夫子言我平生不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耳,此外亦何有于我哉。

陈祥道:“默而识之”,德也;“学而不厌”,知也;“诲人不倦”,仁也。厌与倦,皆在己而已。

《孟子》: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知,夫子既圣矣。”

李炳南:此说求学修道之法。首将所学默记于心中。其次须知学无止境,故须学不厌足。如此则非记问之学,故可以诲人。但非一诲而成,故须不倦。孔子是圣人,教人亦望其能成圣人,未至于成,则不能倦。

《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圣人德有余而心愈不足也。人于性命事物之理,沉潜渊默而此心常能体会,深信义理之无穷而孜孜向进,此成己而不息者也。夫圣人总群圣而会其全,合万物而归于极,人见其义精仁熟,而圣人不自以为能。盖惟造道之极者,乃望道而未见也。

朱子: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蔡节:以夫子之圣,于此三者犹曰“何有”,学者可不勉诸?

张栻:默而识之,非言意之所可及,盖森然于不睹不闻之中者也。在己则学不厌,施诸人则诲不倦,成己成物之无息也。盖圣人常指而示之近,使学者能于此求圣人,于此学圣人,则亦可以有得矣。然而是三言者,其本在于默而识之。世之言默识者,类皆想象,意度惊怪,恍惚而曰“吾默识矣”。不知圣门实学,贵于履践隐防之际,无非真实,盖所谓“存乎德行”者也。

《鲁冈或问》:天体本默,不默必不能识。先从默入,默则稽诸古,问诸人,慎诸思,体诸事,皆默也。本体无声无臭,故孔子始终惟默。子思之闇(àn),得夫子之默也。

刘宗周:此道,身有之,则不言而信。以归于慥慥(zào)之地,所谓躬行君子也。自默字讹解,而学者遂以语言道断当之,谓圣学入手只在妙悟,学诲都从悟中来。不知圣学是下学,只是反躬鞭辟,不堕于杳冥玄默之见。盖圣人之致意于三缄者屡矣,故曰“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又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敢以是断默识之旨。

《四书反身录》:默识是入道第一义。默则不尚言说,识则体认本面。认得本面,原“无声无臭”,原“於穆不已”,自然无容拟议,自然终日乾乾,操存罔懈,何厌之有?以此自励,即以此励人,认人犹己,何倦之有?此方是鞭辟著里、尽性至命之圣学。

云门隐者按:“默而识之”,心法也;“学而不厌”,自学以成诸己,立己也;“诲人不倦”,觉他以成诸人,立人也。

《读四书大全说》:圣学说识,释氏亦说识。达磨九年面壁,亦是知识后存识事。故默而识之,圣人亦然,释氏亦然,朱子亦然,象山亦然,分别不尽在此。

【学习参考书目】

《孟子》 《论语集解》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全解》 《论语正义》 《癸巳论语解》 《论语讲要》 《论语新解》 《论语集释》 《论语学案》 《论语点睛》 《论语集说》 《论语稽》 《四书解义》 《鲁冈或问》 《四书反身录》 《读四书大全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