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小组教研心得
疫情虽然延迟了开学的脚步,但是老师们学习的脚步并没有因此放缓。在未开学时,幼儿园多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在这次领域小组教研活动中,我积极参与所教授领域:语言、体育领域的小组教研,并在教研中收获匪浅。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小结一下自己在小组教研中的收获。
一、关于教材解读
科学、正确、有针对性地解读教材是开展一节效果良好的集体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拥有较高水平的教材解读能力和组织好一节好的集体活动是同等重要的。怎么样才能正确、科学地解读教材,是我们年轻教师现阶段需要提高的能力之一。我结合语言领域教研中,对诗歌《花园里有什么》、排图讲述《西瓜船》的集体讨论与思考,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1.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
我们常说课程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在生活中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尽可能多地抓住生活中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东西,丰富知识储备,强化课程意识。例如,本次教研中,对诗歌《花园里有什么》的解读,存在对教师生活常识和教育敏感度的考验,教师能够快速分辨出诗歌中的特点,并将结合季节、当地特点进行改编,是教师对教材、对生活的敏感度的考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该时刻谨记对教材、对生活保持应有的敏锐度,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2.对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有适切的把握
“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我们一直遵循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们也应该时刻牢记,所有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适合本班幼儿的,所以,这也要求教师熟知本班、本年龄阶段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和发展水平,在教学中对不适内容有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例如,在体育活动《小小旅行家》中,黄老师多次根据本班孩子动作发展特点,更换提供的器械,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环境创设和动作练习。
3.对孩子发展需求有正确的判断
幼儿的发展需求是活动目标制定的标准之一,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否则设计出的活动或呈现的效果,会因脱离幼儿的需求而大打折扣。例如,在排图讲述《西瓜船》教研中,杨园长特意强调,在编讲故事过程中注意思考,每幅图中,最核心的值得为大班孩子做丰富的词汇有哪些?故事中包含的情感丰富,哪些适合大班幼儿?故事中除了语言元素(字、词、句、语言逻辑、对话描述)外,还暗含哪些值得与大班幼儿分享交流的其他领域元素等。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幼儿当前的发展需求,对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正确的判断。
二、关于活动组织
在仔细观看黄老师组织的大班体育游戏《小小旅行家》后,老师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对“如何组织好一节好玩有趣的体育游戏”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下收获。
1.充分考虑现有的外部条件
在一节集体活动中,必须有外部环境做依托,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活动,都对外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室内的集体活动,要有桌椅板凳、多媒体设施、教具学具等;室外集体活动受外部环境或自然条件的约束和影响更大,包括活动场地、天气条件、活动器械等。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前一定要考虑到的是现有的外部条件或自然条件,并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克服、解决外部环境造成的困难和难题。例如,从他处寻找器械、提前了解天气状况、准备丰富的教具学具、提前调试多媒体设备等。
2.注意情境的创设
无论在哪种活动中,我们总能发现幼儿对有游戏情境的活动更感兴趣,像在《小小旅行家》中,幼儿对“小老鼠一起去旅行”的情境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并乐此不疲地进行游戏和尝试。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热衷于各种买卖、送礼物等的情境,由此可见幼儿对有游戏情境的活动能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兴趣,尽可能多地创设适合幼儿的游戏情境。
3.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在活动中我们总能能发现,每名幼儿的发展现状和掌握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有些孩子在活动前就已经尝试过跨跳动作,所以对跨跳动作感觉没有难度;有的幼儿尽管在活动前没有尝试过跨跳动作,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快速地掌握动作要领,难度不大;但也有幼儿活动前未尝试过跨跳动作,活动过程中接受较慢,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器械的提供上,要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提供可供不同层次的器材供幼儿选择。不仅在体育游戏中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他活动同理,语言活动中,教师可将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的机会,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美术活动中,给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不同层面的指导等。
以上,是我在本次领域小组教研中的所感所得,也希望在日后的工作或者能够尽可能地反思总结,将其运用在工作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