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品鉴中国传统文化

与王锡良同受主席接待,三代共为薄胎绝技,这才是真正的陶瓷世家

2017-08-12  本文已影响37人  景德壹瓷

在之前的人物志栏目中,小编为大家介绍过一位瓷艺百年世家的传人——熊跃,当时很多粉丝都留言夸:“熊跃好帅哇”

熊氏家族可是陶瓷业内公认的“手工薄胎大王”,作为家族绝活的手工薄胎瓷也早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个传承百年世家,必然有着举世难寻的绝代奇珍……今天,小编就领着大家来一探究竟吧!

熊氏祖宅 追根寻源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熊氏祖宅,这是熊跃爷爷熊友根的旧居,不愧是瓷艺世家,大门上就立着镇宅瓷器,一对孔雀蓝的麒麟,中国红的葫芦,风水上有啥讲究小编不懂,但这些瓷器可都是价值不菲的老器了。

进了大门,就见到这幢三层小楼的真容了,没有想象中贵气的装潢,它就像景德镇多数私宅一样朴实无华,熊跃介绍到这里居住着他的奶奶和小叔熊国海,正厅里的一张长幅照片吸引了小编的注意力。

这张照片悬挂在正厅中央,上面写着“华主席、叶、邓、李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接见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全体同志合影”,熊跃介绍这是爷爷1979年8月16日在北京开会时和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合影,作为一名陶瓷艺人这已经毕生最高荣誉了,毕竟在景德镇拥有这张老照片的人寥寥无几,据他所知可能只有王锡良老师家一样有这张照片而已。

参观完照片之后,熊跃带小编来到了一个小房间,打开了一个巨大的锦盒,他告诉我们这就是熊家的镇宅之宝——龙纹薄胎荷叶斗笠碗,这件直径116.3厘米,高57厘米的手工薄胎斗笠碗为世界之最,早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件龙纹薄胎荷叶斗笠碗是爷爷熊友根68岁时耗时3年所创作,现在爷爷已不在了,这么大的薄胎斗笠碗已成绝世孤品,不可再得。

这样一件稀世奇珍视觉冲击力太强烈了,小编一时间看得忘记了说话,在恍惚了好一阵之后摸了摸碗边含金量99.99%的本金,问了个很俗气的问题:“这得值多少钱啊!?”

熊跃介绍说:1992年北京的国际拍卖会上爷爷所作的一个直径87厘米的薄胎京剧脸谱斗笠碗拍了100万美金,此件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92年拍了100万美金的薄胎京剧脸谱碗

行内人士认为92年的100万美金作品,现价值不低于上亿元人民币,而这件龙纹薄胎荷叶斗笠碗比那件大很多,其真实价值已不可估量。

这样一件无价之宝耗费的人力也是巨大的,熊爷爷当年耗费3年心血在无数次失败后才得到了这唯一的完美品,熊家的露台上至今仍堆有爷爷失败品。

龙纹薄胎荷叶斗笠碗不但瓷胎制作3年,釉上五彩龙纹画工也耗时3年多,成品总耗时长达7年之久,这件作品不但是熊家的骄傲,更是千年瓷都的骄傲,在景德镇千年华诞之时,这件作品代表景德镇当代瓷艺巅峰之作去北京参展。

熊跃告诉小编,这件龙纹薄胎荷叶斗笠碗上的龙纹为他的小叔熊国海所作,小叔也继承了熊氏家族渊博家传,其作品载誉无数。

熊国海所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7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小叔不但画艺惊人,熊家家传绝活——手工薄胎瓷也不遑多让,他带我们参观了熊家祖宅里小叔的制瓷工作室,这里有着薄胎瓷的粗坯,半成品以及成品塑坯。

熊跃介绍说,薄胎瓷的珍贵之处在于其成品极难,要把一件坯体在轱辘车上取下装上地反复近百次,要经过粗修——细修——整修——精修等七八道工序,才能将1至2厘米厚的粗坯,修成蛋壳般的薄,其精细严谨的工艺难度是可想而知了。

真是“陶轮旋转坯刀舞,泥屑飞溅屏息间,争胜负于一煞一忽之间,决成败于一刀一息之上”,少一刀则嫌其厚,多一刀则前功尽弃,确实太难了。

据说,像小叔熊国海这样的高手一年也制作不出几件像这样的薄胎斗笠碗,手工薄胎瓷耗工耗时成品率极低,景德镇市场里现在手工薄胎基本都是出自于熊家手作。

这样难得的成品薄胎瓷当然美丽异常,它薄如蝉翼,日见指影,弹指有声,倒水时碗外即可见水影潺潺,有着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美景。

窑变新品 创新突破

参观完熊家祖宅后,熊跃又带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熊跃父亲熊国安所在之处,大门外挂着熊家薄胎瓷的荣誉“景德镇艺术瓷厂特种陶瓷研究所”。

翰翎阁的牌匾也高悬在这,这幢小楼里有着熊家另一件家传奇珍“12角窑变荷叶薄胎碗”。这是父亲在薄胎瓷制作之路上超越爷爷的作品,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在藏品室小编见到了这件12角窑变荷叶薄胎碗,它是用大名鼎鼎的“毛瓷”7501原料制成,利用窑变的方法将碗口立出12角荷叶造型。

这件于2011年9月偶然烧制成功的窑变12角薄胎荷叶碗直径为50厘米,可谓是前所未有之作,当时这件作品出窑之后,景德镇电视立即闻讯赶来,对熊国安进行了一次专访。

世家传人 薪火相传

看完熊氏上两代所创的这两件稀世奇珍后,小编真是大饱眼福, 不过也好奇作为熊家也就是翰翎阁的第三代传人熊跃有没有继承到家传呢?于是熊跃表示要现场给我们露一手。

取来翰翎阁专用的玉泥后,他从揉泥开始表演,据说揉泥手里功夫就看能不能将泥揉出牛角状,这样揉出来的泥才最匀称,没有气泡。

揉好泥之后,熊跃就现场给我们拉了一个花神杯,果然很厉害的样子。

当然,我们还是更期待熊跃表演家传绝学利坯,应小编之请,熊跃换了个晒好的花神杯的粗坯放上利坯车。

手上功夫需要多年的积淀,观察、眼力在利坯时同样重要,看得准,才能利得稳。打粗样、修外型、确定高度、修内型……熊跃用手感觉坯的厚薄、凹凸,厚薄控制不好,坯就容易破或过厚。

由于手工薄胎瓷耗工耗时之多,绝不是一时半会能利好的,熊跃在现场只给我们利出一个普通厚度的杯子……

然后他又来到工作室给小编秀一把画工,熊跃少年时就师从艺术瓷厂德高望重的施少明、徐国明先生学习瓷画。

学艺6年的他虽年纪轻轻,但功力深厚,笔下之作既有工笔的细腻又有写意的灵动。

在现在的景德镇陶艺圈,大多数人都只能专精于一项工艺,像熊跃这样制瓷72道工序都能来一遍,还能写能画的全能型人才,可是和大熊猫一样珍稀哦!看到这样的熊跃,你们是不是不能再昧着良心只夸他帅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