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瘦,妈妈矮
有两种目送,是我无法面对和不敢回味的。一种是每次和小侄女分别时,她站在街口看着我离去时含泪的目光。车子走出很远,我依然能在倒车镜里看到越来越小的她朝着车子离去的方向张望;而另外一种便是每次离家时,父母追随着我们离去时的目光。
一
爸爸瘦,妈妈矮,他俩一动不动,像是被定格在一张老照片里。我能清晰的感受到母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硬,最后变成了落寞。
每次都在车子稍微驶出一段距离时,我才敢匆忙转身,看着他们瘦瘦矮矮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爸爸年轻时脾气暴躁,而妈妈也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所以我的童年是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战争里”度过的。爸爸摔门而去的背影,妈妈流着眼泪倔强的神情几乎模糊了我童年里其他的记忆,清晰而又深刻。
那时,我以为他们总有一天是要吵散了的。我在课堂上心神不宁开小差,课后又拼了命地的学习。心里盘算着,如果这天真的来临了,他们能否看在我学习还不错的份上,别分了,大家继续在一起。
然而,因为五个孩子,他们终究没能“得逞”。他们每次都以一句“要不是因为孩子还小,我一分钟也不想和你过”的话语结束他们的战争,言语里满是将就和厌恶的味道。
那个时候的他们一定不会想到,他们一将就便是从青丝到白头,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硝烟里“厌恶”成了相濡以沫的姿势。
母亲那个时候碎碎念等着我们长大了,她就可以和父亲分开跟着我们过。父亲偶尔也会问我长大了跟着母亲过,还是他。
他们可能想,等着我们长大了便可将我们五个分成两组,他俩当组长。可谁知,当我们一个一个的长大了,好多双筷子渐渐变成了两双,他们愈发的孤独了。他们也清晰的意识到,能够长久陪伴的唯有彼此。
有次,母亲病了,父亲在家打来电话叮嘱我们几个:“你们一定得照顾好我老婆,她要是有个好歹,我可就有的罪受了”我当场泪如雨下。我们兄弟姐妹五个,最终都没能给父亲想要的安全感,而唯一能让他觉得依靠的竟是这个跟她吵了半辈子架的女人。
父亲每次外出,总是要在当天就回去,他担心母亲腿脚疼。母亲每次外出,总要给爸爸做好几天的吃食放在冰箱里,并争取在爸爸“弹尽粮绝”前回家。
小时候的记忆里,爸爸就是那个典型的“主外”的男人。我从未见他做过一顿饭,洗过一次衣服,这一切都是妈妈分内的事。而近几年回家发现,妈妈做饭,爸爸坐在灶前帮妈妈添火。妈妈洗衣服,爸爸帮着妈妈晾衣服,就连捞油饼这样的活爸爸居然都学会了,而且还会跟我们炫耀。
每每看到此景,我是又欣慰又心酸。
二
十多年来,总觉爸爸和妈妈的模样一直停留在我上高中的那段时光,未曾变过。爸爸穿着一套深蓝色的中山装,带一顶蓝色帽子,走路时喜欢双手背在身后,背影瘦削,挺拔。妈妈矮矮,胖胖的,走起路来,脚步轻而快。
只是近几次回家发现妈妈额头和鼻翼两侧的皱纹疯长,肤色变得暗沉。岁月无法在爸爸消瘦的脸庞多多添几道皱纹,所以疯狂得霜染了他的头发,变得花白,眼神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们的变老似乎只用了一瞬间。
细细算来,父亲已经69岁,妈妈也65岁了。
而让我无法原谅自己的是:做了近三十年的女儿,虽然在一大堆人群里,我能迅速分辨出谁是我的父母,但这么多年来我却无法说清楚爸爸妈妈具体的样子。爸爸的眼睛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妈妈的鼻子是笔直的还是扁平?他们在我的心里的样子居然一直是模糊的,我竟不曾认真的观察过他们的模样。
女人大都爱美丽,妈妈也一样。她喜欢好看的衣服,喜欢补水又美白的护肤品。只是在她最好的年华里,她把漂亮的衣服鞋子都给了我们,从不舍的给自己多添一件新衣服,我上大学那几年妈妈节俭的更甚。
等到我有能力买给她这一切时,妈妈的身材早已走样,再好看的衣服,都穿不出她当年的风采,再好的化妆品也抚不平她脸上岁月的风霜。
妈妈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四十五岁了,这四十多年里他们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如何爱子女,却任是你怎么教,他们都学不会如何爱自己。
父亲每次生病,不到扛不住的那一刻,很难把他带到医院里来,每次看完医生,总是觉得他又花了我多少的工资。在他看来,给我省钱比他的健康重要。可他不知道的是,我就他这一个父亲,我怎敢冒险。
每次回家提前打电话问他们是否缺少什么日用品,想吃什么时,他们总说自己什么都有,还说这个他们吃腻了,那个也觉得不好吃了。可是回家了你才发现,他们的饭桌子上永远都只有咸菜。而上次回家买的肉类,母亲还一直冻在冰箱里。你责备她没有趁着新鲜吃时,她讪讪的说:“我等着你们回来了再吃”。
身为儿女的我们这样的话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母亲永远都想把最好的留给我们。你每次给的零花钱,他们也总是喜欢积攒起来。
他们舍得为儿女花掉自己的养老钱,却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买点水果蔬菜。
去年入冬之际,我转了好多家店终于买到一条觉得适合母亲穿的棉裤,妈妈收到后很开心,说穿起来保暖也很舒服。我再三叮嘱让她务必穿上。然而再次回家发现,母亲依然把把买给她要过冬的棉裤还有其它的衣服都整整齐齐地放在衣柜里。
北方的深冬,温度常常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而母亲的腿不好,近年来常常疼痛,多次医治也无效,并且已经开始慢慢的变形。父亲也一样,买给他的新衣服他永远都等着出门时再穿。
那一刻,我是快要气哭了,尤其母亲没有穿我买给她的棉裤。但我能理解他们,父母小的时候家境都不好,等他们有能力为自己置办几件像样的行头,又有一大帮孩子等着他们供养,所以每次买的新的衣服只有出门才会穿,一穿便是好多年。现在虽然日子好起来了,可是习惯却一直保留着,尽管他们出门的次数越来越少。
我问母亲既然觉得棉裤舒服,为什么不舍的穿。她说就是太好了,而她又整天忙里忙外,新衣服穿了可惜。于是,我回家之后把同样的棉裤又买了一条带了回去,妈妈像个犯了错的小孩,碎碎念我又乱花钱了,以后买回来的衣服她穿就是了。我反复的想,父亲母亲的这个习惯目前都还保留着,是不是还是因为衣服不足够多的缘故,所以现在买鞋子衣服等的,我总是同样的东西成双成对的买。
人们常说女儿要富养,可等我成家立业,看多了人情冷暖,才觉得最应该富养的是父母。
爸爸妈妈有的时候也特别可爱。他们看着你生气了,便开始相互甩锅,父亲嫌弃母亲是叫花子的命(意思是妈妈总是一直用旧的东西,不舍得用新的)而母亲回秒回父亲:“你不也一样么,看你一年四季都穿着那一套衣服,女儿买给你的新衣服都能拿出去摆摊了,也不见你穿几回”。你看着他俩互怼的样子,你的气都消了。
三
有次去爬山,在半山腰遇到了一位老大爷,他劳作了会在田间休息。期间拿出来一个馒头,馒头上有很多的青色黄色的斑点,显然已经发霉。我和闺蜜说这样会吃坏肚子,劝他扔掉,他却说这馒头还好好的,扔了可惜,他们小的时候馒头掰开都拉丝了,照吃不误。我以为老大爷家境不好,聊过之后才发现,他两双儿女都在外工作,平时吃穿没少供应,他只是习惯了节俭的生活而已。而我父母的行为与老大爷如出一辙。
我工作忙的时候,会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无法回家,但又怕他们缩衣节食,天天中午咸菜面条,晚上馒头咸菜,所以每次和老公回家时,总是挑能够稍微保持时间长久一点的蔬菜水果多买一些。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有些东西放的时间长久点,难免会坏掉,但爸爸妈妈觉得钱买的东西扔了可惜,洗洗擦擦削削捡捡地继续吃。偶尔真的是苦恼至极,真的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才好。
四
我忽然觉得我的父母也好,山上遇到的老大爷也罢,他们都是身上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的人。
父母这辈人经历了祖国三年困难的时期(指中国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也是从文化大革命里如履薄冰地走过来的人。新生的祖国像是一个懵懂的孩子,他们跟着祖国一起跌跌撞撞,一起成长。
父亲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三年困难时期,他说:“那真是个人吃人的社会。”,我所理解的人吃人是人们相互算计,而父亲所谓的人吃人是指人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时,会用这种在我们看来极其不人道,及其惨烈的方式求生存。
有了这些惨痛的经历,他们更懂得珍惜和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再大的苦相比于从前,那都不叫苦。
或许这便是经历了一番寒彻骨,才得梅花香的真实写照。
父亲常说:“共产党真好啊,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足”。他没读过几天书,只能用这样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谢。
只是祖国越来越强大了,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这些跟着祖国一路成长的爸爸妈妈们却一天一天的老去了。
母亲节的前一天我回去看望二老,因为第二天要加班所以晚上又赶了回来。离家时,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站在门口目送我们离开,泛黄的灯光里,爸爸瘦妈妈矮,像两个小孩。
第二天一早母亲打来电话。她说:“我昨晚脚疾病又犯了,你爸爸胃也有些不舒服,我们一宿没睡好。”
我叮嘱她和爸爸按时用药,她又说:“以后回来别买这么多东西,家里就我和你爸爸两个人吃不了多少,你上次买的东西还有。下次回来什么都别买,回来家里多呆几天就可以了”。
母亲挂了电话,我躲进被子里,大脑一片空白,喉咙生疼。参加工作这几年,总有忙不完的事,每次回家都匆匆忙忙,家里呆过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周。我知道他们缺少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我们的陪伴,可这却是身为女儿的我恰恰无法更多给予的。
或许父母子女间注定相互亏欠,我能陪他们变老,却无法还他们青春。我能让他们丰衣足食,却无法弥补岁月和常年辛劳带给他们的伤害。
最后想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别再为我们操心了,多爱一下自己,你给我们最好的爱便是陪我们久一点再久一点。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