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你自己”到《哪吒之魔童降世》
2020-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刘盈玖
从听陈果的幸福哲学课到看电影《哪吒》,间隔了差不多两年。在被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干云豪气打动的时候,竟然想起了哲学的千古一问“我是谁?”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日复一日的所做所为里,原本不用问,也不用说,行为本身就是在成为自己。然而作为人类,总想站在高处看人生,即对过往有所评价,对未来有所期许。为了方便总结概括,就在过程中标下刻度,各种仪式感也起到标注刻度的作用。如此一段一段地走过,完成塑造自己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程,却存在着一个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距离有多远的问题。生命越圆满,这个距离就越近。所谓认识自己,就是弄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即所谓“我是谁”,包括了我愿意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其中我能够做什么牵涉到许许多多因素,简言之就是在各种情景下的不同选择,造就了今天的自我。
哪吒保护百姓对抗敖丙封城的行为,使他成为了他想成为的自己。他焚烧换命符“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升华了他的“我是谁”。虽然是个简单的少年成长的故事,却由此变得感人肺腑。
故事的符合逻辑还在于哪吒父母形象的塑造,他们对于哪吒的爱,催生了哪吒的正义之心,而敖丙虽得灵珠却是比不上哪吒,他所要成为的是龙族希望他成为的,而不是来自于他自己内心所想,因此他常常迷惘困惑,如果不是哪吒的友谊搭载上他一同对抗天劫,他的结局定然是个悲剧。
敖丙的成就和龙族的悲剧,体现了自我角色定位和家族对他角色设定不一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哪吒父母毫无保留的爱却造就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唧吒,哪吒一家都实现了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自我价值。
我们都不该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加之于人,哪怕是最亲的。只有爱,才能让每个人都走得更远,距离那个想成为的人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