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女儿11岁了,洗完澡还裸着出来……背后的真相扎心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超烦恼爸妈营

作者| 白芥子

来源| 积木育儿(jingguanyuer)

假期聚会的时候,一个妈妈很头疼地吐槽说,孩子怎么越长大就越不听话了?

我说,你该高兴才是,说明你的孩子很健康啊。

她一脸雾水。

我就给她讲了下面两个故事,带她,也带大家一起看一看。

假如一个孩子,一直很听话,一直不叛逆,会怎么样?

一个妈妈的女儿,就是这么一个乖巧听话,从来不会跟父母顶嘴的小孩儿。

可是,这个妈妈很头疼。

她是酝酿了半天的措辞,最后才鼓起勇气张口问我问题的:

我女儿已经11岁了,身体开始发育了。

可她每次洗完澡还时不时就裸着从卫生间跑出来了,跑出来后再去穿衣服。

有时候他爸爸在家就很尴尬。

我就说她,说一次管不多久,下次又这样了,你说,我女儿这是怎么了?

我很快了解到,这个家庭里,父母对女儿照顾的非常体贴、周到。

女儿一向也表现得很乖巧、很听话,并且衣食起居都绝对地依赖着父母。

据妈妈说,一直到一年前,女儿才不情不愿地和父母分了床。

那么,这个女孩身上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我们想一想,把自己脱光光满屋子跑,这是什么年龄才会做的事呢?

是我们还是一个小宝宝的时候,才会做的事。

只有一个处于共生状态的小孩儿,他才会毫无羞耻和界限地裸露身体。

等我们长大一些,经过教化都会萌生对身体的基本的保护意识。

穿衣服,就是帮助我们划出跟他人界限的基本手段之一。

所以,一个明明已经长大了的孩子还会毫无顾忌地光着身子满屋子跑,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明在这个孩子心里,她和父母仍然是一体的,她不会介意在家里身体被谁看到。

再直接点说,就是这个家庭中的这个已经踏入青春期门槛的少女,她长大了的身体里,还住着一个宝宝。

她还没有发展出一个自主的意识,觉得我和他人是有区别的。

原本,这个年龄意味着孩子马上要离开她熟悉的孩童时代,一部分要进入到一个未知的成年人的时代。

可是,似乎这个孩子,她待在家里实在太舒服了,父母照顾得太好了,她并不真的想进入青春期。

她甚至可能会觉得青春期是焦灼不安的。

所以,她在家庭中会更像一个大宝宝,去享受跟家庭共生的、一体的安全感。

而不是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去思考自己是谁。

这样的孩子往往看起来会很乖,像小孩子一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完全不想去思考属于自己的一些人生的议题,而是期待父母去帮他们做决定。

说实话,这样听话的孩子,的的确确也是会让父母焦虑的。

毕竟意识稍微清醒的父母都会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我们也不可能守他们一辈子。

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当你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就该早早做好放手的准备。

孩子自己的事,多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做,并且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他们叛逆期的到来。

当然,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如此心甘情愿地放弃自我,想要一辈子都做妈妈的乖宝宝。

更多的孩子表面也许是听话了,但是内心的压抑和愤怒,却只会与日俱增。

比如下面这个曾经发生在北京的真实故事。

故事里,同样有一个从小就很听话的孩子。

只不过,这个孩子,他长大了,成年了,最终有了反抗的力量。

这个男人,在某一天,将家中包括父母、妻子、妹妹和两个(分别只有1岁与6岁)儿子在内的6口人全部杀害,然后逃离案发现场,跑到海南挥霍度日。

被逮捕后警方对其做了司法鉴定,显示他的精神是完全正常的。

人们震惊不解之时,案犯这样说:

“在他们(父母)眼里,我没有对的时候,总是这不成,那不成。我妹妹在家里总挤兑我,结婚以后我媳妇也是这样,对我的事什么都管……”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他们处处管着我。”

杀人当然十恶不赦。但是我仍然觉得这场悲剧背后,是有着血淋淋的教训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其说这个杀亲者是成年人,不如说内心住着一个叛逆且暴戾的少年。

他所有的心理能量都用在跟家人作对上了,如小孩子一味地跟父母说“不,偏不”——这时的他是既听不见别人的声音,更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样一种延迟了的可怕的叛逆,它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从案犯的自述,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

当初那个希望去表达、去做决定、去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小孩。

在漫长的时光里,可能经历过千次、万次的打压。

所有的愤怒、不满并非消失了,它们只是被积压了下来,越积越多;它们需要寻找出口,需要被看见。

说到底,杀亲者迟来的“叛逆”,不仅仅是在挑战父母们的权威,更是在寻求跟自己内心的链接。

他苦苦地,甚至绝望地在寻求表达和被看见。

他太想做回自己——那个可以有机会去反抗、去愤怒、去表达的自己。

只是他的叛逆来得太迟,且最后只换来了一个惨绝人寰的悲剧。

话说回来,“叛逆”一词其实很尴尬。并不该存在这个词。

所谓“叛逆期”,也只不过是孩子在长大,希望由自己决定这样而不是那样,想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而父母一次次地选择忽略、打压,从未真正允许过孩子的自主意志冒头罢了。

假如所有父母都能够理解上面的两个故事,也许,就不至于有那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叛逆”过分头疼了。

当孩子说不、言行叛逆,父母应该开心。

比如一个2岁的宝宝,当他的需要和外界提供的环境不那么一致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不要。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欣慰。

我们的孩子以后离开我们身边,他们需要有能力去拒绝他人,去跟那些自己不舒服、不欢迎的人和事说“不”。

如此,他们才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里并非要父母无原则满足孩子,把孩子的意愿放到特别高的位置。

特别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在满足孩子的时候,也要把边界、规则的设定权拿在自己手里。

只是,但凡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如何吃饭,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上什么兴趣班,等等,我们都建议父母多放权,让孩子做决定。

假如孩子已经太乖巧呢?多去体味孩子那些令你不舒服的言行。

譬如一位妈妈发愁地说:

我家孩子在老师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特别听话的那种,估计都怪我在他小时候管得太严厉了?

真希望他能够像别的孩子那么大大方方的!很内疚!

我问:你希望你的孩子再胆大一些,能够真正去做他自己,是吗?

她答:是啊!我知道自己以前做错了,希望去弥补。

可是他现在好像越来越会顶嘴了,我说个什么他就动不动说我不尊重他,要跟我对着干。

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沟通了!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

从这个小孩跟老师的相处就可以看出来,他幼时面对妈妈的批评打压,一定也是小心翼翼、丁点儿不敢顶嘴。

而现在,他可以清晰地向妈妈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他明确说出他需要妈妈的尊重。

这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然感受到了自己身体内慢慢升腾起的力量。

他需要去运用这个力量,需要去反抗。

因为这是孩子的一次成长机会,同样他也为妈妈提供了一次弥补过往的机会。

所以,假如这个妈妈真的希望弥补,那么只要蹲下来,觉察下孩子那些令自己不那么舒服的行为,就会从中嗅到孩子的自主意识要揭竿而起的种种信号。

比如,允许孩子的顶嘴,允许孩子说“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安排生活和学习。

这个过程,你其实不需要什么育儿技巧,只是多一些忍耐,再多一些尊重和放手。

总结一下,就是孩子从2岁起,排除掉安全问题和有可能伤害、影响他人的言行,我们必须要约束以外;

在很多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我们都需要学着去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给孩子自由做主的空间。

如果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期,本该叛逆的时候却不得不乖巧,那么很可能人到中年,他们还会有第三次叛逆期。

比如工作不稳定、跳槽、辞职、闹离婚、回避现实生活,做极限运动,各种出格、折腾,等等。

这样看,孩子早叛逆,好过晚叛逆。

在父母面前叛逆,好过在自己的妻子孩子甚至自己的事业面前叛逆。

最可怕的是,从未曾叛逆过。

一般这样的人,要么自己得心理疾病,要么就像上面那个新闻一样,采取极端方式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最后的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的那些个不听话,那些个对父母的抗拒和抵触,以及所有那些让父母觉得不太舒服的言行,其实是一个必须的不舒服。

这个不舒服,也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它是让孩子去成长,去一点点离开家的能量。

父母能够去做的,就是哀悼,哀悼我们的确开始一点点变老,哀悼孩子没那么需要我们,更不再仰视我们。

孩子们开始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唯有远远地守护,以及祝福。

本文为公众号“积木育儿”(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转载已获授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